01.15.23 | 23:00 PM
品牌如何适应数字化场景进行增长?
m360邀请到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谭北平,从品牌体验管理角度,分享数字化增长方法论与行动指南,并前瞻2023年市场趋势,为品牌增长提供策略参考。
BY 媒介360

营销传播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人工智能、大数据、短视频、元宇宙、消费者主权等,新技术、新现象和新理念层出不穷,营销环境日趋复杂。在新商业生态中,传统营销手段和理论正在失效,包括媒体、品牌、服务商、零售商等营销链条上的各方,无不在奋力探索新的营销方法论。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m360通过访谈营销行业一线实战高层,集成专家思想和智慧,共探2023品牌增长之道!此次,m360邀请到明略科技集团副总裁、秒针营销科学院院长谭北平,从品牌体验管理角度,分享数字化增长方法论与行动指南,并前瞻2023年市场趋势,为品牌增长提供策略参考。

 

以下为《品牌如何适应数字化场景进行增长》内容分享

品牌生意要增长,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人认为,疫情之下,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在决策时看重价格、功能等因素。也有研究指出,随着消费者年轻化,变得越来越感性,对美感、美观等有更高要求。消费者到底是变得理性还是感性?这是很多营销者需要解答的一个问题。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词更合适描述消费者的状态,叫做“随性”。

今天的消费者,在互联网场景下,每一个消费动作都是如此容易和快速,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买它”,可能前一分钟是理性的,下一分钟就感性了,需求和动作不停地变化。秒针系统电商消费者定量调研数据显示,3成以上的购物者在做购买决策前,根本没有想好要买什么品牌,甚至有3%的人,根本没有购物计划。

大多数消费者会根据实际场景来做决策,随时受到数字化展示的影响与控制。以小红书搜索场景为例,平台的前三屏页面(搜索或展示结果)直接影响消费者选择,平台推荐对购买决策有巨大影响。

数字场景可见性,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作用巨大。数字场景中的页面设计与表达,直接影响是否能促进决策。数据显示,消费者用仅仅平均半分钟的时间完成某产品全部电商页面的浏览,真正关注并处理页面信息的时间仅有12秒。懒是每个人的天性,因此,在品牌创意的应用上,应该尽量讲通俗易懂的故事,在故事中融入品牌核心信息和观点,更容易让受众记住,尽量避免用户深度理解和加工信息的过程。

“品牌体验”成为激发消费者欲望的关键手段。从消费者角度,品牌体验是一次次与品牌接触的感受;但对品牌来说,品牌体验就是一项项满足消费者感知的数字化能力,可以细分为覆盖能力、互动能力、宠粉能力、转化能力四大维度。

覆盖能力,从人群覆盖到场景覆盖。过去广告更强调的是触达率,在某个媒介通路触达用户即可,这叫人群覆盖。场景覆盖,则是品牌要做好每一个平台场景的覆盖,确保消费者来到该场景时,品牌能够提供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互动能力,从行为互动到通感互动。过去互联网互动,更多的就是指转评赞。通感互动,是一种更高级、更深入的互动,通过多重感官刺激,为消费者带来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加速用户情绪的共鸣共振。

宠粉能力,从会员管理到宠粉能力。会员管理,其实是一个不太准确的词,消费者不希望被管理,而是希望被宠爱。品牌可以通过会员权益、优惠福利等方式,让消费者感受到被爱、被尊重。

转化能力,从买得到到方便买。品牌需要提供便捷的购买方式,在直播、电商平台、小店、APP、官网等各个渠道布局,让用户能够很方便地购买到所需产品。

品牌体验管理,涉及到消费者旅程的全部关键节点。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触点有1000+,但消费者随时在决策,每一个与品牌的接触瞬间,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实证结果说明,品牌体验越好,品牌增长能力也越强。

通过品牌体验表现的测量,品牌可以了解在行业中的位置,看看同行有没有更好、更新的玩法,值得品牌去借鉴。这就像一根尺子,全面衡量品牌数字营销的水准,既可以看到品牌在各个平台上自己的表现,又能够看到竞争对手的表现。运用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品牌不断优化体验策略。

从电商平台品牌体验趋势来看,拼多多稳步提升,京东缓慢回暖,淘宝/天猫一路领先。这里非常值得关注的是拼多多,虽然一线城市的营销者对拼多多还比较模式,不过拼多多的品牌体验分数增长非常快。越来越多的品牌在拼多多上投入,甚至连汽车品牌也开始运营拼多多了,探索新渠道的增长机会。

也有品牌还在犹豫,拼多多是否应该做,是否有损品牌形象。根据品牌体验理论,品牌要追随场景,如果消费者在拼多多上了,品牌理应追随消费者脚步。其实,拼多多平台也可以做高端品牌:店铺装修 “大牌范”;正品保障,赢得信任;有限惠利,宠爱不失高冷范儿;百亿补贴,利用平台赋能。

体验本身也是有结构的,品牌需要确保自己的调性,在不同平台上保持一致。把这些消费者感受感知,放到一张图里,大致分为这样一个结构,左脑是理性的,右脑是感性的,前端是现代的,后端是相对传统的。

用这种方式去测量各大手机品牌,可以发现,华为在感知上偏理性、现代,小米偏传统、理性,苹果是现代、理性和感性兼具。感知的测量,能够帮助品牌在各个平台上做好自己的体验。品牌需要用统一的框架,去管理企业在各个平台上的表达和表现,让消费者不管在什么地方,在什么触点,感知是一致的。

提升品牌体验表现有4个步骤:行业扫描-体验设计-实施落地-持续优化。第一步,品牌需要了解自己处于行业中什么位置,知己知彼;第二步,绘制消费者旅程,进行消费体验设计、工具与流程设计、组织设计;第三步,品牌体验提升计划,可落地执行方案;第四步,效果持续追踪,评估优化,不断提高品牌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最终促成生意提升。

Q:品牌与消费者沟通触点有1000+,如何有效管理每个触点的体验?

A:把每一个触点都管理好,确实会有困难。不过,如果品牌有能力,仍然建议尽量去覆盖更多触点。当然,其中会运用到很多工具,比如营销自动化工具,去做消费者旅程编排,把每个体验做到一致;CDP或者CRM工具,让会员体系在各个平台里保持一致,会员随时都能找到品牌;搜索优化,当消费者搜索品牌关键词时,品牌能够在前几屏出现。

对于大品牌而言,这些品牌体验管理动作都是必备的,只有做好这些动作,才能保持在行业里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抓住一两个核心平台和要素,在平台上打透,做出自己的特色玩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Q:各大电商、社交、搜索平台非常多元,如何精准计算在各大平台的投入资源?

A:品牌需要先了解自身状态、竞品状态、行业状态。一方面,看品牌的目标客户到底在哪儿,再设定具体目标,在相对重要的平台和场景中,争取靠前位置展示;另一方面,可以从竞品角度,观察行业前几位的操作手法,以此作为决策参考。

通过品牌体验数据库,也能看到,每一个行业在各个平台上的投资状态,大家都在往哪个方向发力,找到每一个平台上的成功案例,分析成功背后的投资和运作模式。

Q:是否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去做品牌体验管理?

A:答案是一定的。企业需要聚焦到消费者的购买路径,去做全链路的体验优化。如果现在企业还只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广告或者发帖,这肯定不行。

比如,消费者被品牌广告触达后,在社交平台逛时又被种草一次,最后消费者去电商平台搜索相关产品,如果产品形态与广告内容调性保持一致,购买可能性就很大。反之,如果品牌只是打了广告,没有在电商平台布局,消费者就会被竞争对手拦截走。

Q:从行业角度,哪些行业更需要做好品牌体验?

A:在生意来源中,数字消费场景占据很大比例的行业,就一定要做好品牌体验管理。今年最新的数据来看,厨房电器、消费电子、运动户外等行业,品牌体验指数位列前三,表现很活跃,在数字化转型上做得非常快。

排名相对靠后的行业,主要有金融类、酒精类、香水、个人用品、汽车、个人轻奢等。表现不够活跃的原因,一类是生意以传统渠道或线下为主,互联网并非核心主渠道,另一类是生意体量还不够大,在数字平台上投资也较小。

不过,这些排名靠后的行业,在品牌体验管理上,并非一点都没做,而是动作有点慢。换一个视角来看,身处这些行业的品牌,要成为整个行业的前几名,反而相对容易,因为竞争还没那么激烈。

Q:品牌体验量化需要大量数据支撑,如何确保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客观性?

A:数据采集方面,采用了神秘客的方式,模仿真实的用户去观察每一个触点,这些触点情况都会拍摄照片或者录屏,确保数据是真实的、可核查、可回溯。这里面还有大量的指标,来自于平台方的真实数据,本身也是较为可信可靠的数据源。

不过,任何数据指标都做不到绝对的全面和没有瑕疵,每一个测量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局限性,我们会运用海量数据,用尽可能多的实证数据,去发现和验证背后的规律。

从数据中也能验证,品牌体验好,对生意增长确实有助推作用,当然这种解释率不会是百分百,但有30%~40%的水平。也就是说,品牌生意的增量里面,有30%~40%是完全可以用品牌体验好坏来解释的。

2023趋势前瞻:数字化不可逆 以体验为驱动去做营销整合

Q:2023年有哪些营销大趋势及增长机会需要把握?

A:回顾2022年,在黑天鹅事件影响下,营销需求存在被抑制的情况。好在转折点本月已经到来,相信2023年一切都会开放,都会向好,整体经济也会快速修复。

从行业来看,由于疫情因素,过去被严重影响的行业,明年会有蓬勃的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需求快速拉升。包括新能源车、运动鞋服等与户外相关的品类,也会有一些新的爆发机会。此外,还有些新品类的需求,比如高端洗护。

这几年,数字化成为新常态,这种在线化的生活和工作形态还会持续。以日本东京的数据为例,疫情期间,居家办公比例50%以上,放开后这个比例仍然超过40%。在疫情中,消费者养成了在线浏览内容、消费购买等习惯,这些习惯还是会保持下去。

在平台和营销方法论上,整体会越来越整合,从广告到内容,从种草到拔草,最终会落脚到以体验为驱动去做营销变革。

Q:2023年看好哪些媒体业态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社交还是其它?

A:从大趋势上来看,短视频、新型电商是明年非常大的热点。各大平台也推出了新的方法论、新的数据工具,营销运营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实效也不错。元宇宙营销会快速发展,增长速率非常高,但它体量相对很小,还是一种创新形态。

还有一点就是,中国品牌或者中国商品出海的营销需求。过去,中国商品做海外营销,更多的是用广告这个路径,以Google、Facebook等平台为主。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复制国内的视频营销方法论,把已经验证的投资模式带到全球去,在海外寻找达人做直播带货。包括TikTok、Shein等平台,依靠创新的模式,从过去的跟随者变成了新业务模式的引领者,这些平台非常值得关注。

Q:2023广告主需要重点关注哪些营销科学命题?

A:在营销科学命题上,中国市场与全球有共通之处,也有独特性。中国企业在营销科学的探索上,已经走得越来越深入了。

2022年,新锐品牌遇到了很多挑战,这也逼迫营销者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品牌长期资产。用流量打法,可以快速启动一个品牌,这点已经被证明。但是,用流量打法,是否能让企业持续跨越周期,需要进一步的思考。

有一些新锐品牌,开始探索品牌到底是什么,是不是用知名度或者品牌形象,就能测量和概括。基于当下的互联网环境,品牌测量如何运用一些新指标、新工具,去反映品牌不同层面的资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

企业的组织架构变化,也是一个非常受关注的命题。随着新营销方式的出现,品牌重新调整自己的组织架构,让整个的内部管理架构KPI能够更加适应新的数字化场景。

Q:对2023年品牌营销布局有哪些建议?

A: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每个企业都需要占据一两个平台阵地,在自己的阵地上维持优势。品牌只有成为这个平台的行业第一,才能形成马太效应,持续获得平台的流量扶持。此外,品牌还需要在每个平台上把体验打透,让消费者获得长久的优质体验。

成为 前瞻会员 可继续阅读
媒介360官网持续日更10年,案例总数30W,纵深市场研究覆盖城市1-5线,覆盖服务人群20W
无论您是媒体人,品牌主,行业从业者或者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帮助您提升职业能力
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产品,及企业服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