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简昉
导语:如果不做细致的观察,我们都会以“刻板印象”来看待事物。比如,大家都认为,微博流量,当然属于公域流量。在独家专访了微博副总裁王雅娟以后,“简而言之”得出的结论是:做私域,千万别忘了微博,这是一个“公私互利域”。
而无论公域,私域,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域。
一切都因为上一篇“简而言之”
微博副总裁,刚收官了“坤伦超话”大战的王雅娟,却发来了灵魂叩问:“微博为啥被划在‘公域’?”
于是,受邀2019年度的微博红人节,简而言之独家采访了微博的王雅娟副总裁。
l 王雅娟:微博的内容分发性质带有明显的“私域”特征
按照风行的吴晓波频道的定义,私域是指:
文字描述覆盖面比较广,但是图片清晰地将微博和淘宝、拼多多、今日头条放在了一起。当然,淘宝也在各种场合申明,自己有妥妥的“私域”部分。大多数人的理解,还是认为微博是“广场”,淘宝和拼多多是“市场”,头条是“流量媒体”。而私域,大家更倾向于“客厅”性质的微信环境和品牌自身app。
“微博的内容分发特征,决定了它有很强的私域性质”,王雅娟特别提到微博内容分发的特点,“你现在看到的内容,90%以上是经过你选择的,关注的人发的微博,而行业中有不少平台是用算法推荐给你看的,这有本质区别”,而这种内容的“私人定制”特性,跟微信朋友圈的逻辑是比较相似的。当然,从程度上来讲,微博的个人内容页面,没有微信朋友圈那么“私”,别人通过搜索和热点推荐,是可以踩入你的“私域”的。“但这更是微博私域的优点,更便利地将公域流量导成私域流量”,王雅娟指出。
而红人节大会上,微博副总裁曹增辉,特别描述了微博的“私域策略”。
这张PPT,说清了微博内部对自身“私域流量”构成的理解和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