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5000万广告,你会投放哪些媒体?”
如果放在十年前,问题的答案很简单:80%投电视,20%投互联网媒体。
在十年后的今天,问题的答案很复杂:视频、电视、短视频、信息流、微信、微博、KOL、网红……渠道太多,不知从何下手。
中国经济持续下行,许多企业赢利能力受到挑战,削减广告预算成为必由之路。几十年前就有广告界权威提出50%广告都是浪费的,在移动互联网崛起,信息爆炸的今天,消费者注意力越来越分散,广告价格却越来越高,其中往往90%的广告投放都是徒劳!
2019年,是近四年来广告主预算最不充足的一年。
根据早先发布的《2019年中国广告主营销趋势调查报告》显示:
在广告主对营销费用的占比预期中,同比增加的只有33%,为历年最低水平。
也就是说,近70%的广告主选择持平或者减少预算。
很明显,广告主对市场信心的不足!
预算不足,广告主们纷纷从最初的花大钱做营销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如今的内容百变的品效合一模式。
品效合一在2018年下半场开始持续升温,一直到2019年成为阿里妈妈、腾讯广告、巨量引擎等大平台的常规武器,其中有四个基础客观条件的“催熟”:
① 以移动支付、小程序、二维码、电商物流、直播网红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消费决策的路径大大缩短;
② 市场周期下行,大环境预冷导致的甲方预算缩紧,投放决策的目标导向性更强,主流品牌对营销KPI的要求不仅是流量和曝光,而是更多地偏向转化和增长;
③ 整个广告投放产业的竞争红海,持续不断的方向性探索和认知升级,让甲乙丙方的关注点集中在投放效果层面。
④ 完善的广告数据分析工具和可视化结果,广告投放的效果颗粒度足够明晰,企业终于明白自己投放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带来了多少销售转化。
尤其是,当一部手机可以通行天下的时候,品效合一就成了这个商业社会物竞天择自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