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数字化创新先行者,具备更强的抵御风险韧性和抗压能力,往往也能更好地收割增长红利。
埃森哲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指出,尽管数字转型全面展开,依然只有少数企业转型成效显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保持了强劲的韧性和竞争力。有11%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已转化为出色的经营绩效,数字能力既为企业在危机中的运营提供了韧性,又为企业创新业务在危机后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疫情后,企业数字化投入的意愿产生了变化:总体上企业高管希望更加务实地推进数字转型。有85%的受访高管表示,希望能在未来一年内看到数字转型的回报,获得新产品和服务的预期利润,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
那么,大众、Cartier、中信银行,这些各行业的先行者,到底是如何布局数字化创新?
大众汽车:从汽车制造商到移动服务供应商转变
2020年是大众品牌的转折点,也是大众开始把整个车队连接起来的第一年,每年超过500万辆新车将成为大众物联网的一部分。到2025年,大众汽车计划,在新兴汽车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创新的移动解决方案,成为全球数字移动市场的领导者,重点从一个汽车制造商到移动服务供应商转变,打造智能网联车队。
.png)
>>应用先进数字化技术 实现高效设计
通过数字化技术,大众汽车设计团队可以快速地将创意可视化。在电子画板上绘制完成初始草图后,依托多种数字化工具,设计师可快速完成草图的比例调整、元素修改和细节优化等工作。粗略的草图,仅需几分钟就可渲染成展示效果图,再通过VR工具,设计团队可快速将设计草图构建成直观的立体模型。得益于定制化软件,设计团队在调节技术参数时,也更为高效。
此外,通过数据共享,大众汽车的全球优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在设计数据导入数据库后,研发团队可以在评估零部件生产过程的同时使用风洞实验室进行测试,实现数据的不断迭代优化。这项技术的引入,让大众汽车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的约415位设计师可以与全球约1万名工程师同时合作,为全球市场创造产品。
>>运用工业4.0技术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融入了大众汽车集团日常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研发、销售、人员管理、采购,以及生产流程。生产流程中的4.0,从属于“工业4.0”这个整体概念,从研发开始,贯穿到设计以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数字化管理手段、数字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流程的应用。
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加强生产和质检精度、降低高位操作风险、实现柔性生产。以大众在佛山的工厂为例,在这个工厂,奥迪品牌和大众品牌是混线生产的,目前奥迪车型可以实现几十类功能的定制化选择。终极目标是每辆车都拥有一个独立平台,逐步实现百辆级或者千辆级的独立订单,将柔性生产达到极致。
>>斥资70亿欧元 扩充数字化软件部门
大众集团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成立软件部门“Car.Software”,并表示该部门将在2025年内扩充至5000人。大众投资了70亿欧元招聘IT行业人才,并将整合旗下12个品牌分散的IT部门。
据了解,“Car.Software”部门在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发“vw.os”的汽车软件系统。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大众旗下所有新车型都将使用“vw.os”系统,同时大众集团内部软件技术开发比例也将从目前的不足10%上升到至少60%。
.png)
>>布局共享汽车业务 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
大众汽车规划了从汽车制造商转型为数字出行服务商的路线图,推出一项汽车共享服务,同时对数字化公司进行收购,为此将投入35亿欧元。
在2019年第二季度,大众投放2000辆电动汽车,在柏林以“我们共享”(We Share)品牌推出汽车出行业务。这将与戴姆勒、宝马的移动出行品牌DriveNow和Car2Go直接展开竞争。
>>车内场景数字化 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体验
汽车产品的全面数字化,已成大众新车型的主基调。全新的数字座舱设计理念,通过全系标配的数字化液晶仪表、电子换挡拨杆、集成信息的HUD抬头显示系统、全新的交互界面以及全触控式的人机交互系统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加舒服和愉快的用车体验。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大众汽车搭载IQ.DRIVE技术,可提供包括安全、驾驶、泊车相关的驾驶辅助服务。通过Travel Assist一键式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0-210km/h范围内的全速域、全旅程覆盖,配合Front Assist预碰撞安全系统、Lane Assist车道保持等辅助系统,实现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
>>数字化客户关系 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基于一个数字化的ID身份和整个生态系统,大众汽车客户能够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例如从客户在家的智能设备,到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一直到整个汽车的生态系统,都能够有完整的数字化体验。
“一汽-大众”超级APP,就是面向用户从购车到用车的线上需求,为用户打造的一站式车生活平台,集成了40+项功能模块,覆盖用户从知晓、选车、购车、用车、回店到再购,为用户提供用车场景全覆盖的精细化服务。在车联网方面,APP具备先进的智能互联功能,让用户实时管理车辆信息。用户还可通过APP与专家24h零距离接触,实现车主提问,经销商专家技师快速、专业实时解答等。
>>搭建品牌直播中心 发力线上营销新模式
特殊时期,各大车企都在探索新的更加易于与用户直达的沟通方式。今年4月,一汽-大众成立了一个品牌直播中心,也搭建起了直播间,定期每周四场,向用户粉丝做直播。
直播并不是为了带货,也不是为了卖车,而是让更多用户能够了解一汽-大众品牌,让品牌更加有温度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线下零售 全新打造数字化品牌零售中心
一汽-大众从用户视角和互联网思维出发,以数字化技术和开放的社区式文化驱动传统经销商4S店模式的变革创新。
以广州数字化品牌零售中心为例,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数字化交互空间:在数字化体验区,用户可通过OLED屏互动,实现实物与屏幕的交互体验,让用户沉浸在用车真实场景中,个性化获取最真实的观感;全车系体验区则利用数字化投影技术,让消费者在有限空间内能直观地了解到全车系的每一款产品;AR互动体验区,消费者可用平板电脑扫描店内展车,便捷地获取车型配置信息和性能数据。
>>强化数字化培训 提升人才数字化技能
数字化不仅会对技术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会为企业文化带来改变。大众汽车一直在思考,目前员工们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素质,未来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这其中还有多大的差异。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针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可能的变化,大众汽车学院和集团内的各个业务部门举行了讨论“职业资质雷达”研讨会,对每个岗位未来3年、8年,甚至更远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评估。如今,大众汽车已经开始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3D打印、集群式机械操作等各个方面储备人才。
Cartier: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潮流中占得先机
即便是顶级奢侈品,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也必须拥抱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渠道渗入了人们的生活,更渗透了消费者决策的每一个触点,无论是大众,抑或高端消费人群,均不例外。这使得奢侈品牌们不得不转变营销方式,从传统走向数字化。
.png)
>>在线上官网 展示所有腕表新作
在日内瓦国际钟表展决定取消之后,对于卡地亚而言,找到与客人、合作伙伴、媒体和公众继续保持紧密沟通的方式至关重要。
因此,卡地亚决定首次在网站上展示所有腕表新作。在卡地亚的数字化能力支持下,依旧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继续与公众维持稳定的沟通和联系。
>>利用微信小程序 开设精品店
早在2016年5月,卡地亚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上线了其微信精品店。这是在继2015年10月推出在线精品店之后,品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又一个便捷购物的在线服务平台。
卡地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微信超越了传统电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立了与客户的链接。”
>>入驻天猫旗舰店 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2020中国春节前夕,卡地亚开辟了天猫旗舰店,上线了包括珠宝、腕表和配饰在内的全品类产品,成为疫情之下卡地亚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的销售平台。
卡地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礼乐表示:“卡地亚天猫官方旗舰店的上线,标志着我们为加强对中国客户的长期承诺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与天猫的深化合作,我们得以抓住战略机遇,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潮流中占得先机,以合乎时代的创新方式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尝试社交创新广告 与用户真正互动起来
在与微信合作投放的朋友圈广告中,卡地亚选择以“趣味的滑动形式+走心的广告内容”为特色的“视频轻互动”广告样式来触达用户,并与用户沟通。
许多用户在刷到这则广告时,都被这一动态画面所吸引,“画面中是同一个人吗?”“她戴的是卡地亚新品?”——抱着这样的疑问,当画面中央出现一条红色虚线时,大部分用户都在提示下完成了“滑动”的操作,“揭开”完整视频、一探广告全貌。
>>利用直播逛展方式 与用户立体化沟通
奢侈品做不做直播,在半年前或许还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已经有了更确定的答案。来自日内瓦的顶级腕表展“钟表与奇迹“首次线下进入中国大陆。品牌选择入乡随俗,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展出。
今年4月25日至29日,NET-A-PORTER天猫官方旗舰店以全数字化形式举办第一届“天猫云上表展”,把卡地亚等30个头部高端钟表品牌重新汇聚到一起。最终,共有16万人通过天猫观看了这场昂贵的直播。
>>打通线上线下 提升用户逛展体验
卡地亚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珠宝体验展,值得关注的是,卡地亚为此次展览专门制作了微信小程序“反正是我”。
小程序以Kaya Scodelario主演的微电影作为开屏,同时具备了丰富的导览功能。通过小程序,用户可获得展览地图等相关信息,并预约新品试戴。小程序还是展览互动的关键一环,用户将自拍照上传至小程序并处理保存,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即可在屏幕墙上看到自己的照片。
埃森哲最新发布的《2020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研究》指出,尽管数字转型全面展开,依然只有少数企业转型成效显著,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保持了强劲的韧性和竞争力。有11%中国企业的数字化投入已转化为出色的经营绩效,数字能力既为企业在危机中的运营提供了韧性,又为企业创新业务在危机后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疫情后,企业数字化投入的意愿产生了变化:总体上企业高管希望更加务实地推进数字转型。有85%的受访高管表示,希望能在未来一年内看到数字转型的回报,获得新产品和服务的预期利润,提升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
那么,大众、Cartier、中信银行,这些各行业的先行者,到底是如何布局数字化创新?
大众汽车:从汽车制造商到移动服务供应商转变
2020年是大众品牌的转折点,也是大众开始把整个车队连接起来的第一年,每年超过500万辆新车将成为大众物联网的一部分。到2025年,大众汽车计划,在新兴汽车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建立创新的移动解决方案,成为全球数字移动市场的领导者,重点从一个汽车制造商到移动服务供应商转变,打造智能网联车队。
.png)
>>应用先进数字化技术 实现高效设计
通过数字化技术,大众汽车设计团队可以快速地将创意可视化。在电子画板上绘制完成初始草图后,依托多种数字化工具,设计师可快速完成草图的比例调整、元素修改和细节优化等工作。粗略的草图,仅需几分钟就可渲染成展示效果图,再通过VR工具,设计团队可快速将设计草图构建成直观的立体模型。得益于定制化软件,设计团队在调节技术参数时,也更为高效。
此外,通过数据共享,大众汽车的全球优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在设计数据导入数据库后,研发团队可以在评估零部件生产过程的同时使用风洞实验室进行测试,实现数据的不断迭代优化。这项技术的引入,让大众汽车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的约415位设计师可以与全球约1万名工程师同时合作,为全球市场创造产品。
>>运用工业4.0技术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融入了大众汽车集团日常业务运营的方方面面,包括研发、销售、人员管理、采购,以及生产流程。生产流程中的4.0,从属于“工业4.0”这个整体概念,从研发开始,贯穿到设计以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数字化管理手段、数字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流程的应用。
智能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加强生产和质检精度、降低高位操作风险、实现柔性生产。以大众在佛山的工厂为例,在这个工厂,奥迪品牌和大众品牌是混线生产的,目前奥迪车型可以实现几十类功能的定制化选择。终极目标是每辆车都拥有一个独立平台,逐步实现百辆级或者千辆级的独立订单,将柔性生产达到极致。
>>斥资70亿欧元 扩充数字化软件部门
大众集团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成立软件部门“Car.Software”,并表示该部门将在2025年内扩充至5000人。大众投资了70亿欧元招聘IT行业人才,并将整合旗下12个品牌分散的IT部门。
据了解,“Car.Software”部门在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开发“vw.os”的汽车软件系统。根据规划,预计到2025年大众旗下所有新车型都将使用“vw.os”系统,同时大众集团内部软件技术开发比例也将从目前的不足10%上升到至少60%。
.png)
>>布局共享汽车业务 转型移动出行服务商
大众汽车规划了从汽车制造商转型为数字出行服务商的路线图,推出一项汽车共享服务,同时对数字化公司进行收购,为此将投入35亿欧元。
在2019年第二季度,大众投放2000辆电动汽车,在柏林以“我们共享”(We Share)品牌推出汽车出行业务。这将与戴姆勒、宝马的移动出行品牌DriveNow和Car2Go直接展开竞争。
>>车内场景数字化 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体验
汽车产品的全面数字化,已成大众新车型的主基调。全新的数字座舱设计理念,通过全系标配的数字化液晶仪表、电子换挡拨杆、集成信息的HUD抬头显示系统、全新的交互界面以及全触控式的人机交互系统模式,为消费者带来更加舒服和愉快的用车体验。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大众汽车搭载IQ.DRIVE技术,可提供包括安全、驾驶、泊车相关的驾驶辅助服务。通过Travel Assist一键式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可实现0-210km/h范围内的全速域、全旅程覆盖,配合Front Assist预碰撞安全系统、Lane Assist车道保持等辅助系统,实现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
>>数字化客户关系 为用户提供精细化服务
基于一个数字化的ID身份和整个生态系统,大众汽车客户能够在不同的场景都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例如从客户在家的智能设备,到所使用的智能手机,一直到整个汽车的生态系统,都能够有完整的数字化体验。
“一汽-大众”超级APP,就是面向用户从购车到用车的线上需求,为用户打造的一站式车生活平台,集成了40+项功能模块,覆盖用户从知晓、选车、购车、用车、回店到再购,为用户提供用车场景全覆盖的精细化服务。在车联网方面,APP具备先进的智能互联功能,让用户实时管理车辆信息。用户还可通过APP与专家24h零距离接触,实现车主提问,经销商专家技师快速、专业实时解答等。
>>搭建品牌直播中心 发力线上营销新模式
特殊时期,各大车企都在探索新的更加易于与用户直达的沟通方式。今年4月,一汽-大众成立了一个品牌直播中心,也搭建起了直播间,定期每周四场,向用户粉丝做直播。
直播并不是为了带货,也不是为了卖车,而是让更多用户能够了解一汽-大众品牌,让品牌更加有温度地展现在用户面前。
>>线下零售 全新打造数字化品牌零售中心
一汽-大众从用户视角和互联网思维出发,以数字化技术和开放的社区式文化驱动传统经销商4S店模式的变革创新。
以广州数字化品牌零售中心为例,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沉浸式的数字化交互空间:在数字化体验区,用户可通过OLED屏互动,实现实物与屏幕的交互体验,让用户沉浸在用车真实场景中,个性化获取最真实的观感;全车系体验区则利用数字化投影技术,让消费者在有限空间内能直观地了解到全车系的每一款产品;AR互动体验区,消费者可用平板电脑扫描店内展车,便捷地获取车型配置信息和性能数据。
>>强化数字化培训 提升人才数字化技能
数字化不仅会对技术领域带来深远的影响,也会为企业文化带来改变。大众汽车一直在思考,目前员工们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素质,未来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及这其中还有多大的差异。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针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可能的变化,大众汽车学院和集团内的各个业务部门举行了讨论“职业资质雷达”研讨会,对每个岗位未来3年、8年,甚至更远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变化进行评估。如今,大众汽车已经开始在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3D打印、集群式机械操作等各个方面储备人才。
Cartier: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潮流中占得先机
即便是顶级奢侈品,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也必须拥抱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渠道渗入了人们的生活,更渗透了消费者决策的每一个触点,无论是大众,抑或高端消费人群,均不例外。这使得奢侈品牌们不得不转变营销方式,从传统走向数字化。
.png)
>>在线上官网 展示所有腕表新作
在日内瓦国际钟表展决定取消之后,对于卡地亚而言,找到与客人、合作伙伴、媒体和公众继续保持紧密沟通的方式至关重要。
因此,卡地亚决定首次在网站上展示所有腕表新作。在卡地亚的数字化能力支持下,依旧可以在特殊情况下,继续与公众维持稳定的沟通和联系。
>>利用微信小程序 开设精品店
早在2016年5月,卡地亚正式在中国大陆地区上线了其微信精品店。这是在继2015年10月推出在线精品店之后,品牌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的又一个便捷购物的在线服务平台。
卡地亚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在此前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微信超越了传统电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立了与客户的链接。”
>>入驻天猫旗舰店 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2020中国春节前夕,卡地亚开辟了天猫旗舰店,上线了包括珠宝、腕表和配饰在内的全品类产品,成为疫情之下卡地亚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的销售平台。
卡地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思礼乐表示:“卡地亚天猫官方旗舰店的上线,标志着我们为加强对中国客户的长期承诺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与天猫的深化合作,我们得以抓住战略机遇,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潮流中占得先机,以合乎时代的创新方式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尝试社交创新广告 与用户真正互动起来
在与微信合作投放的朋友圈广告中,卡地亚选择以“趣味的滑动形式+走心的广告内容”为特色的“视频轻互动”广告样式来触达用户,并与用户沟通。
许多用户在刷到这则广告时,都被这一动态画面所吸引,“画面中是同一个人吗?”“她戴的是卡地亚新品?”——抱着这样的疑问,当画面中央出现一条红色虚线时,大部分用户都在提示下完成了“滑动”的操作,“揭开”完整视频、一探广告全貌。
>>利用直播逛展方式 与用户立体化沟通
奢侈品做不做直播,在半年前或许还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已经有了更确定的答案。来自日内瓦的顶级腕表展“钟表与奇迹“首次线下进入中国大陆。品牌选择入乡随俗,尝试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展出。
今年4月25日至29日,NET-A-PORTER天猫官方旗舰店以全数字化形式举办第一届“天猫云上表展”,把卡地亚等30个头部高端钟表品牌重新汇聚到一起。最终,共有16万人通过天猫观看了这场昂贵的直播。
>>打通线上线下 提升用户逛展体验
卡地亚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的珠宝体验展,值得关注的是,卡地亚为此次展览专门制作了微信小程序“反正是我”。
小程序以Kaya Scodelario主演的微电影作为开屏,同时具备了丰富的导览功能。通过小程序,用户可获得展览地图等相关信息,并预约新品试戴。小程序还是展览互动的关键一环,用户将自拍照上传至小程序并处理保存,扫描小程序二维码即可在屏幕墙上看到自己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