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新锐品牌的异军突起,自然少不了背后社会环境及用户偏好的变化。不管是外卖的风靡,还是宠物经济、小家电、一人食、定制游的兴起,又或是自嗨锅、三顿半等一大批满足年轻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新消费品类与品牌迅速爆红,无一例外都说明了适合单身消费的商业业态正在崛起。
据民政部此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4亿单身成年人,平均结婚年龄27岁,一线城市更推迟到近30岁,且超过 77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2021年将上升至9200万。另据全球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5月发布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随着单身人口的不断增长,单身群体的消费实力不容小觑,将引发新一轮的消费浪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数以亿计的单身人口背后,实则蕴含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这也是众多新消费品牌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将是传统品牌在未来需要考虑抓住的重要市场机会。
.jpg)
视频来源:人生资本论
那么,“单身经济”浪潮下呈现出怎样的市场特点和机会?那些以“单身”为卖点的高人气产品究竟做对了什么?面对亿万单身市场,传统品牌又将如何赶上这个风口?
“单身经济”成消费新势力
万亿级大市场正在崛起
饮食生活领域
不想下楼、只想孤独宅在住处的单身群体,希望过起“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当“单独吃饭”成了刚需,外卖便成为了孤独经济典型的衍生物之一。美团点评研究院曾表示,早在2017年就有超过1.3亿的单身人士叫过美团外卖。而据《中国单身人群消费行为调研报告》显示,就单身群体点外卖的频率来看,一周三次以上的人群占比超过60%。
.jpg)
除了巨头领军下的外卖行业,想从孤独经济中分得一杯羹的还有线下实体餐饮业、零售餐饮。前几年,日本曾有餐厅为食客专门创造了“一人食”的私密空间餐饮格局:顾客一进门就可以在门口的自助点餐机下单,每个人一个小隔间,店员从帘子后面上菜,想要加菜可以按桌上的小铃,全程不受其他人打扰。而在国内近几年也有不少主打“一人食”的餐厅,如呷浦呷浦、争鲜、禾绿回转寿司、六丁一人食烧锅等,去年在抖音上大火的小隔间餐厅也是实体店中的典型。
.jpg)
餐饮业零售板块在孤独经济面前的应变能力也是可圈可点,最具代表性的是销量持续走俏的即食火锅。得益于一人食人群的快速成长,“自热小火锅”在近两年走红,据淘宝相关数据显示,自热火锅2019年卖出1800万单,从销售额来看,2017-2018年增长210.97%,2018-2019年增长64.26%,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因为对应方便面的数据是31.76%、38.17%,方便米饭则是64.59%、37.51%。更有专业人士指出,“自热小火锅”的潜在市场需求能够达到6亿份,市场规模过百亿。
此外,近年来,迷你烤箱、一人食电热杯、单人电饭煲、迷你电水壶、小型电冰箱等迷你家电统统热卖,销量不断上涨。某电商平台曾发布数据显示,该平台的迷你微波炉与迷你洗衣机曾在一年之内的销量就分别增长了970%和630%。
.jpg)
即便如此,饮食生活方面在孤独经济趋势下的探索还十分有限,单身群体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饮食生活方面在孤独经济之下如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只能静待时间去发掘。
娱乐领域
不爱社交、拒绝繁琐、渴望个性化的年轻群体捧红了移动直播、网络游戏等产业。在孤独的作用下,人们热衷于与远在屏幕那端的主播进行实时交流甚至打赏以获得互动,在游戏中为自己的虚拟角色进行充值消费...这些线上娱乐活动都是人们排遣寂寞的主流方式。
.jpg)
相关数据显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早在移动直播兴起的第一年就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而腾讯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其网络游戏收入总额增长至人民币286亿元,同比增长11%;智能手机游戏收入人民币243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9%。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内容的升级以及用户付费行为的日趋成熟,移动直播、网络游戏等产业的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张。
如果说直播和网游都是“孤独患者”们宅在家里时的选项,那么迷你KTV、无人自助健身房、街头自助照相馆等便是他们走出去能见到的孤独经济产物。就拿迷你KTV来说,这类设施通常设置在商场的转角楼层,形态类似电话亭,一人到两人最适宜,遮光帘保护隐蔽又避免尴尬,满足了不少人想独自唱歌的需求。
.jpg)
星糖miniKTV就曾在在成立的一年内,先后完成天使、A 、A+、B四轮融资,除开B轮融资未披露的金额,其余融资总金额为 1500 万美元。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中国迷你KTV市场投放量就超过3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38亿元;而预计到2022年,线下迷你KTV市场投放量将达到2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左右。
陪伴市场
当下年轻人孤独但又需要陪伴的特性还孕育着一大产业——宠物产业。近几年,“撸猫”、“吸狗”成为一种风潮,养宠群体加速扩大,宠物经济持续增长。而随着宠物经济日渐火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宠物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宠物交易、宠物用品到宠物医疗、美容、培训、保险的上游+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千亿级大生意背后,孤独人群是主力。
.jpg)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崛起,以智能陪聊为卖点的智能音箱开始兴起。如谷歌Home、亚马逊Alexa、苹果Siri、百度小度、阿里天猫精灵、小米小爱同学、京东与科大讯飞联合推出的叮咚音箱、喜马拉雅小雅等。
这些搭载智能语音系统的陪聊音响,让人们即使独身一人也能获得社交感,从形式上满足了单身人群倾诉与获得反馈的需求。据全球科技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智能音响的需求量上已经远超美国,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响的出货量增长了500%,占据了全球51%的市场份额。
以“单身”为卖点强势逆袭背后
爆红新品牌究竟做对了什么
现代社会,焦虑横行,孤独、焦虑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但与社会与经济因素相比,互联网潜移默化所改变的生活方式也是“助攻”单身主义的重要因素。当互联网在超前支配着多数人业余时间的同时,“单身主义”背后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在吃饭、购物、娱乐时与人交流,更喜欢享受自己一个人不被任何人打扰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在单身经济这一领域,一大批新消费品牌也得以异军突起。
.jpg)
现阶段单身经济业态的主要方向,便是带给用户解决其孤独需求的服务,让用户的生活更便捷更有温度。但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产业,在“单身经济”趋势下进行探索的产业还有很多,如单身公寓、单人出行、独立书店、私人影院等。而从目前单身经济的热门产品种类来看,品牌们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注重精神陪伴
……
注重方便快捷
……
注重个性化需求
……
据民政部此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4亿单身成年人,平均结婚年龄27岁,一线城市更推迟到近30岁,且超过 7700万人处于独居状态,预计2021年将上升至9200万。另据全球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5月发布的《中国单身经济报告》显示,随着单身人口的不断增长,单身群体的消费实力不容小觑,将引发新一轮的消费浪潮。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数以亿计的单身人口背后,实则蕴含着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这也是众多新消费品牌不断涌现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将是传统品牌在未来需要考虑抓住的重要市场机会。
.jpg)
视频来源:人生资本论
那么,“单身经济”浪潮下呈现出怎样的市场特点和机会?那些以“单身”为卖点的高人气产品究竟做对了什么?面对亿万单身市场,传统品牌又将如何赶上这个风口?
01
“单身经济”成消费新势力
万亿级大市场正在崛起
饮食生活领域
不想下楼、只想孤独宅在住处的单身群体,希望过起“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当“单独吃饭”成了刚需,外卖便成为了孤独经济典型的衍生物之一。美团点评研究院曾表示,早在2017年就有超过1.3亿的单身人士叫过美团外卖。而据《中国单身人群消费行为调研报告》显示,就单身群体点外卖的频率来看,一周三次以上的人群占比超过60%。
.jpg)
除了巨头领军下的外卖行业,想从孤独经济中分得一杯羹的还有线下实体餐饮业、零售餐饮。前几年,日本曾有餐厅为食客专门创造了“一人食”的私密空间餐饮格局:顾客一进门就可以在门口的自助点餐机下单,每个人一个小隔间,店员从帘子后面上菜,想要加菜可以按桌上的小铃,全程不受其他人打扰。而在国内近几年也有不少主打“一人食”的餐厅,如呷浦呷浦、争鲜、禾绿回转寿司、六丁一人食烧锅等,去年在抖音上大火的小隔间餐厅也是实体店中的典型。
.jpg)
餐饮业零售板块在孤独经济面前的应变能力也是可圈可点,最具代表性的是销量持续走俏的即食火锅。得益于一人食人群的快速成长,“自热小火锅”在近两年走红,据淘宝相关数据显示,自热火锅2019年卖出1800万单,从销售额来看,2017-2018年增长210.97%,2018-2019年增长64.26%,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相对高位,因为对应方便面的数据是31.76%、38.17%,方便米饭则是64.59%、37.51%。更有专业人士指出,“自热小火锅”的潜在市场需求能够达到6亿份,市场规模过百亿。
此外,近年来,迷你烤箱、一人食电热杯、单人电饭煲、迷你电水壶、小型电冰箱等迷你家电统统热卖,销量不断上涨。某电商平台曾发布数据显示,该平台的迷你微波炉与迷你洗衣机曾在一年之内的销量就分别增长了970%和630%。
.jpg)
即便如此,饮食生活方面在孤独经济趋势下的探索还十分有限,单身群体日常饮食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饮食生活方面在孤独经济之下如何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只能静待时间去发掘。
娱乐领域
不爱社交、拒绝繁琐、渴望个性化的年轻群体捧红了移动直播、网络游戏等产业。在孤独的作用下,人们热衷于与远在屏幕那端的主播进行实时交流甚至打赏以获得互动,在游戏中为自己的虚拟角色进行充值消费...这些线上娱乐活动都是人们排遣寂寞的主流方式。
.jpg)
相关数据显示,网络直播用户规模早在移动直播兴起的第一年就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而腾讯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其网络游戏收入总额增长至人民币286亿元,同比增长11%;智能手机游戏收入人民币243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9%。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播内容的升级以及用户付费行为的日趋成熟,移动直播、网络游戏等产业的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扩张。
如果说直播和网游都是“孤独患者”们宅在家里时的选项,那么迷你KTV、无人自助健身房、街头自助照相馆等便是他们走出去能见到的孤独经济产物。就拿迷你KTV来说,这类设施通常设置在商场的转角楼层,形态类似电话亭,一人到两人最适宜,遮光帘保护隐蔽又避免尴尬,满足了不少人想独自唱歌的需求。
.jpg)
星糖miniKTV就曾在在成立的一年内,先后完成天使、A 、A+、B四轮融资,除开B轮融资未披露的金额,其余融资总金额为 1500 万美元。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中国迷你KTV市场投放量就超过3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38亿元;而预计到2022年,线下迷你KTV市场投放量将达到2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左右。
陪伴市场
当下年轻人孤独但又需要陪伴的特性还孕育着一大产业——宠物产业。近几年,“撸猫”、“吸狗”成为一种风潮,养宠群体加速扩大,宠物经济持续增长。而随着宠物经济日渐火热,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宠物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从宠物交易、宠物用品到宠物医疗、美容、培训、保险的上游+下游的完整产业链。
据《2019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宠物市场规模达到2024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20%。千亿级大生意背后,孤独人群是主力。
.jpg)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崛起,以智能陪聊为卖点的智能音箱开始兴起。如谷歌Home、亚马逊Alexa、苹果Siri、百度小度、阿里天猫精灵、小米小爱同学、京东与科大讯飞联合推出的叮咚音箱、喜马拉雅小雅等。
这些搭载智能语音系统的陪聊音响,让人们即使独身一人也能获得社交感,从形式上满足了单身人群倾诉与获得反馈的需求。据全球科技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在智能音响的需求量上已经远超美国,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音响的出货量增长了500%,占据了全球51%的市场份额。
.jpg)
02
以“单身”为卖点强势逆袭背后
爆红新品牌究竟做对了什么
现代社会,焦虑横行,孤独、焦虑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但与社会与经济因素相比,互联网潜移默化所改变的生活方式也是“助攻”单身主义的重要因素。当互联网在超前支配着多数人业余时间的同时,“单身主义”背后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在吃饭、购物、娱乐时与人交流,更喜欢享受自己一个人不被任何人打扰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在单身经济这一领域,一大批新消费品牌也得以异军突起。
.jpg)
现阶段单身经济业态的主要方向,便是带给用户解决其孤独需求的服务,让用户的生活更便捷更有温度。但除了上文所提到的产业,在“单身经济”趋势下进行探索的产业还有很多,如单身公寓、单人出行、独立书店、私人影院等。而从目前单身经济的热门产品种类来看,品牌们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注重精神陪伴
……
注重方便快捷
……
注重个性化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