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过去的一年是极其动荡而又充满惊喜的一年,黑天鹅事件影响下,走出了一条“前低后高”爬升之路,亮眼的全年销量成绩,给新一年打了一剂强心针。
那么,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2021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多,汽车市场将走向何方?市场恢复正增长还是继续下滑?涨跌受哪些因素影响?
2020汽车市场回顾:销量超预期 政策与需求双驱动
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45.3万辆和1928.8万辆,同比下滑6.2%和6.8%。
.png)
2020全年汽车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扼制,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逐步恢复,月度销量同比持续保持正增长。
.png)
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2020年拉动整体汽车销量的推动力。政策推动商用车更新换代,主要得益于新基建、法规加严国三车强制报废等政策影响,商用车增长100万辆,为2020汽车市场贡献了4个百分点的增量。
.png)
新能源汽车,2020年的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全年市场销量好于预期。
无车家庭对乘用车的刚性需求拉动了新车销量上涨。从乘用车分级别城市销量看,降幅最小是五线城市,其次是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相对来说降幅比较大。五线城市降幅最小,疫情之后无车家庭为了安全出行增加了购车需求。
2021汽车行业预测:或将实现正增长 消费分级加剧
1、2021汽车销量或将实现4%正增长
中汽协判断,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展望2021年,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
2021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2、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力,刺激汽车销量
汽车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力。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若干措施,鼓励汽车限购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的投放。此外,为了促进农村市场消费,将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对居民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等。
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新一轮促汽车消费的政策力度。比如,天津市对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的补充措施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计划新增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配置额度35000个,放宽个人增量指标申请资格,放宽京、冀户籍以外的非天津市户籍人员参与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竞价条件等。
3、优胜劣汰加剧,尾部汽车品牌淘汰加速
2021年汽车市场,头部品牌的份额继续提升,尾部品牌将淘汰的更多,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强势合资品牌,也会凭借多年口碑继续挤压弱势品牌,品牌分化现象更加明显。
2020这一年,东风雷诺、纳智捷、长安标致雪铁龙、力帆、众泰、海马、华晨、夏利等,没能扛过疫情的摧残。这些销量本已非常低迷的车企,突发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丧失了生存能力。
4、消费结构分化,豪华车增长依然可期
疫情加剧了人群分化,家庭收入越高,受到影响越小。很多国外消费受到了抑制,不能出去旅游,在国内反倒增加了豪华奢侈品消费,包括对汽车豪华品牌的消费。
同时,对于部分中产家庭,经过疫情,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更倾向品质消费和价值消费,成为豪车市场新的驱动力。随着换购的人越来越多,换购的比例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豪华品牌、高价值车型,超过整体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
5、SUV持续增长,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
SUV销量已经超过轿车销量,这种消费结构中长期来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SUV车型功能性丰富,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备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从厂商角度,SUV车型是利润奶牛,产品利润率非常高。只要官方把价格拉低五个点,市场份额就能快速反弹。SUV折扣幅度和轿车折扣幅度拉低差距,这是2019年以来SUV快速反弹的重要原因。
6、新能源开启新战局,多种势力针锋相对
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梯队的玩家,逼迫老牌燃油车企业加速转型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局。
特斯拉还有继续降价可能;欧洲大车企如大众、奔驰、宝马等也在新能源车方面发力,日本车企也加快部署;比亚迪、广汽新能源、五菱、长城、吉利等,这些品牌也有技术积累,销售队伍强大。
7、新能源市场结构或发生变化,从哑铃型到纺锤型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中端市场销量偏小。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与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微型车,领跑2020新能源车销量。
2021年随着大众、丰田等合资企业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再起,实现终端市场结构转变,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纯电动汽车私人用户购买占比提高,非双限城市纯电动汽车销量也会增长,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8、低线市场依然是增量主力,三四线市场或逆转
疫情导致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大,驱动人口回流,一些会长期留在当地,待在老家生活成本更低,反倒比大城市打工来的幸福感更强。这也将改变汽车市场区域销售结构,带动三线市场份额由降转升。
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尤其是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挖掘。
9、置换周期加长,增换购比例下滑
近年来,增换购比例持续增长,而首购比例下降。但是,疫情之下,新购的人群大幅增加,确保出行方便和安全。2020年1-10月,增换购的比例只有34%,出现了下滑。
置换周期也在不断拉长。一方面,我国GDP增长、收入增长增速在逐年放缓;另一方面,新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这两个因素拉动之下,汽车的置换周期逐渐放缓。
10、自动驾驶全面崛起,L3量产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技术的进步加快,L3/L4/L5级的实现或量产要比以往的预测要提前。2021年将是自动驾驶全面崛起的一年,或许也是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从2021年1月1日起,工信部正式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开始在全国实施,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定义,分级原则。这对今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方面,长城汽车已经抢先发布可以实现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技术。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威马Maven量产版也将上市。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丰田和小鹏等,也在加速市场部署。
那么,在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2021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较多,汽车市场将走向何方?市场恢复正增长还是继续下滑?涨跌受哪些因素影响?
2020汽车市场回顾:销量超预期 政策与需求双驱动
新冠疫情肆虐的2020年,汽车市场的发展远远超出了预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22.5万辆和2531.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和1.9%,降幅比上年分别收窄5.5和6.3个百分点。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945.3万辆和1928.8万辆,同比下滑6.2%和6.8%。
.png)
2020全年汽车市场呈现先抑后扬的发展态势。一季度汽车产销受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第二季度随着疫情形势得到有效扼制,从4月开始汽车市场逐步恢复,月度销量同比持续保持正增长。
.png)
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2020年拉动整体汽车销量的推动力。政策推动商用车更新换代,主要得益于新基建、法规加严国三车强制报废等政策影响,商用车增长100万辆,为2020汽车市场贡献了4个百分点的增量。
.png)
新能源汽车,2020年的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全年市场销量好于预期。
无车家庭对乘用车的刚性需求拉动了新车销量上涨。从乘用车分级别城市销量看,降幅最小是五线城市,其次是四线城市和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相对来说降幅比较大。五线城市降幅最小,疫情之后无车家庭为了安全出行增加了购车需求。
2021汽车行业预测:或将实现正增长 消费分级加剧
1、2021汽车销量或将实现4%正增长
中汽协判断,2020年或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峰底年份。展望2021年,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
2021将实现恢复性正增长,汽车销量有望超过2600万辆,同比增长4%。其中,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80万辆,同比增长40%。
2、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力,刺激汽车销量
汽车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力。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和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的若干措施,鼓励汽车限购城市优化限购措施,增加号牌指标的投放。此外,为了促进农村市场消费,将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对居民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等。
地方政府也在加大新一轮促汽车消费的政策力度。比如,天津市对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的补充措施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21年计划新增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配置额度35000个,放宽个人增量指标申请资格,放宽京、冀户籍以外的非天津市户籍人员参与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竞价条件等。
3、优胜劣汰加剧,尾部汽车品牌淘汰加速
2021年汽车市场,头部品牌的份额继续提升,尾部品牌将淘汰的更多,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强势合资品牌,也会凭借多年口碑继续挤压弱势品牌,品牌分化现象更加明显。
2020这一年,东风雷诺、纳智捷、长安标致雪铁龙、力帆、众泰、海马、华晨、夏利等,没能扛过疫情的摧残。这些销量本已非常低迷的车企,突发事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彻底丧失了生存能力。
4、消费结构分化,豪华车增长依然可期
疫情加剧了人群分化,家庭收入越高,受到影响越小。很多国外消费受到了抑制,不能出去旅游,在国内反倒增加了豪华奢侈品消费,包括对汽车豪华品牌的消费。
同时,对于部分中产家庭,经过疫情,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更倾向品质消费和价值消费,成为豪车市场新的驱动力。随着换购的人越来越多,换购的比例越来越高,进而推动了豪华品牌、高价值车型,超过整体市场平均水平的增长。
5、SUV持续增长,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
SUV销量已经超过轿车销量,这种消费结构中长期来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SUV车型功能性丰富,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备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从厂商角度,SUV车型是利润奶牛,产品利润率非常高。只要官方把价格拉低五个点,市场份额就能快速反弹。SUV折扣幅度和轿车折扣幅度拉低差距,这是2019年以来SUV快速反弹的重要原因。
6、新能源开启新战局,多种势力针锋相对
特斯拉、蔚来、小鹏和理想汽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一梯队的玩家,逼迫老牌燃油车企业加速转型来适应新能源汽车的新战局。
特斯拉还有继续降价可能;欧洲大车企如大众、奔驰、宝马等也在新能源车方面发力,日本车企也加快部署;比亚迪、广汽新能源、五菱、长城、吉利等,这些品牌也有技术积累,销售队伍强大。
7、新能源市场结构或发生变化,从哑铃型到纺锤型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哑铃型结构,中端市场销量偏小。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高端电动车与以五菱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微型车,领跑2020新能源车销量。
2021年随着大众、丰田等合资企业的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硝烟再起,实现终端市场结构转变,从哑铃型向纺锤型转变。纯电动汽车私人用户购买占比提高,非双限城市纯电动汽车销量也会增长,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
8、低线市场依然是增量主力,三四线市场或逆转
疫情导致流动人口就业压力大,驱动人口回流,一些会长期留在当地,待在老家生活成本更低,反倒比大城市打工来的幸福感更强。这也将改变汽车市场区域销售结构,带动三线市场份额由降转升。
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很大,尤其是低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还有待挖掘。
9、置换周期加长,增换购比例下滑
近年来,增换购比例持续增长,而首购比例下降。但是,疫情之下,新购的人群大幅增加,确保出行方便和安全。2020年1-10月,增换购的比例只有34%,出现了下滑。
置换周期也在不断拉长。一方面,我国GDP增长、收入增长增速在逐年放缓;另一方面,新车质量也在逐年提高,这两个因素拉动之下,汽车的置换周期逐渐放缓。
10、自动驾驶全面崛起,L3量产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技术的进步加快,L3/L4/L5级的实现或量产要比以往的预测要提前。2021年将是自动驾驶全面崛起的一年,或许也是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元年。从2021年1月1日起,工信部正式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开始在全国实施,明确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分级定义,分级原则。这对今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企业方面,长城汽车已经抢先发布可以实现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技术。搭载L3级自动驾驶的威马Maven量产版也将上市。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丰田和小鹏等,也在加速市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