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22 | 23:45 PM
冬奥来了!品牌营销战事 关键策略全解
在这场冬奥营销中,品牌们都制定了哪些作战计划?最后的赢家会是谁?本届冬奥营销又有哪些不一样?
BY 媒介360

北京冬奥会如期而至。

 

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品牌赞助商们也在商业战场上针锋相对。奥运会,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有着超高的知名度与强大的曝光度,是各大品牌梦寐以求的营销场,希望借力奥运势能,创造品牌新价值。

 

《全球体育营销》的合著者诺曼·奥莱利曾说道:“奥运会是一个舞台,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目光都会在这个时候聚焦于此。” 

 

国外营销界同样流传着一种说法:在通常情况下投入1美元,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可以提高1%;而如果用同样的资金赞助奥运,则可以将知名度提升3%。 

 

那么,在这场冬奥营销中,品牌们都制定了哪些作战计划?最后的赢家会是谁?本届冬奥营销又有哪些不一样?

 

北京冬奥蓄势待发

商业价值不输“东奥”

 

2022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意味着北京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双奥”城市,对任何一个城市和国家来说这都是极大的荣誉。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也是时隔14年再次举办奥运会。对外,这是一个向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的平台;对内,承载着3亿人上冰雪的目标。

 

一般而言,冬奥的受关注度,往往会低于夏奥。不过,即使是紧接在东京奥运会之后举办,2022北京冬奥会的规模、曝光度和商业价值,也是绝不会输给东京奥运会的。奥运的背后,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也是抗击疫情成效的展示。

 

对于品牌而言,尤其是民族品牌,自然不会错过这次难得的营销机会,不仅可以把品牌与民族情绪、文化自信做更强的绑定,而且还可以代表国货走向更大的国际舞台。

 

截至目前,除去13家奥林匹克全球赞助商外,北京冬奥会已经成功签约了4个层级共45家赞助商,其中包括11家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0家官方独家供应商和13家官方供应商。

 

从赞助商所属品类来看,食品饮料类占大多数,比如,乳制品行业的伊利,青岛啤酒、燕京啤酒两家啤酒企业,金龙鱼、顺鑫农业等农副产品企业,还有提供餐饮服务的百胜中国。除此之外,在文娱产业、互联网产业均拓宽了赞助范围。

 

赞助商权益,总体上可分为IP使用、市场营销、官方接待、提供产品及服务和优先谈判等五个大类。奥运会的特殊性决定了赞助商无法在赛事现场直接获得品牌曝光,除去官方待遇外,真正能够与企业销售转换挂钩的权益主要集中在奥运IP的使用和市场营销上。

 

国际大牌赞助商集体沉默

本土赞助品牌迎来爆发机会

 

对于官方赞助商而言,赛事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奥运会广告理应铺天盖地大肆宣传,不过,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表现出了明显的“分野”。

 

Visa、宝洁、可口可乐等国际著名赞助商,相对低调,像走钢线般小心翼翼部署这段期间的营销工作。

 

Visa作为奥运会长期赞助商,本届并未在发布任何关于北京冬奥的消息,也没发布任何新闻稿。

 

可口可乐的一位发言人称,该公司今年仅在中国开展奥运广告宣传活动。不过,他拒绝透露可口可乐做出这一决定的具体原因。

 

宝洁首席财务官安德烈-舒尔滕,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公司的焦点集中在运动员身上,围绕中国以及奥运会的相关市场营销决策由各个市场的领导者做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背景,真的没有全球性的策略。这需要由市场来决定具体的策略和打法。”

 

丰田也是讳莫如深,其发言人在一份简短声明中表示:“目前我们无法提供任何具体细节。一旦有更多消息,我们会及时通知你。”

 

国际赞助商集体沉默背后,各大品牌面临着来自大环境的压力。随着一众奥运营销高端玩家退居二线,这意味着本土赞助企业将站上冬奥营销的C位,获得更多的关注度和声音份额。

 

比如,安踏持续发力双奥战略,做深做透“爱运动 中国有安踏”品牌主题;伊利以“奥运品质 我耀此刻”为主题,携手李现、苏炳添、杨扬正式开启冬奥年营销;中国石化,以“洁净能源 为冬奥加油”的营销主题成为讲述绿色冬奥故事的主角儿。
 

明星运动员受到热捧

所有品牌都爱“谷爱凌”

 

体育营销公司Optimum Sports总经理Jeremy Carey则认为:对于支持冬奥会的任何品牌来说,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让广告聚焦运动员。

 

毫无疑问,运动员谷爱凌已成为本届冬奥会最大的赢家之一。在滑雪场上,这个天才少女十四岁便收获了五十个奖牌,2021-2022年赛季世界杯中,谷爱凌收获9枚奖牌,其中包含6枚金牌,被国际滑联成为“史上第一人”。

 

凭借其过硬的竞技水平、极具识别度的形象以及丰富的人物话题,现已代言了超过20个国内外一线品牌,相关行业包含汽车、饮料、保健、通信、银行、珠宝手表、香包、体育、护肤、家装、零售等,其中包含很多一线明星都难以拥有的国际大牌。

 

具体而言,囊括蒙牛、瑞士滑雪板Faction Skis、奥地利红牛、安踏体育、Oakley、Beats by Dre、GOSKI等品牌,于2021年前与谷爱凌合作。2021年后,包含三棵树、慕思寝具、Tiffany、维密、路易威登、IWC万国表、中国银行、中国人保、中国移动、凯迪拉克、瑞幸咖啡、科勒、雅诗兰黛、元气森林、汤臣倍健Yep、Therabody、美的电磁灶、京东零售等,与谷爱凌“牵手”。

 

据媒体报道,2021年前,谷爱凌的代言费在100万美元上下。2021年2月后,她斩获的世界极限运动会和世锦赛的2枚金牌,迅速将代言数字推高,先是150万美元,再是180万美元。时至今日,谷爱凌一个新代言的费用,税后在250万美元左右。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2021年经历了系列突变后,品牌代言人的选择更加谨慎并且计划性更强,更多非体育品牌将体育明星代言列入计划项中,谷爱凌成了更多品牌的选择。手握三个夺金点的谷爱凌,冬奥结束后迎接她的,将会是更多来自不同品类的品牌抛出的橄榄枝。

 

紧随其后的便是中国冰雪一哥武大靖,手握9个代言。其次则是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蔡雪桐,速度滑冰运动员宁忠岩,花滑运动员韩聪/隋文静等实力老将和潜力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退役运动员也迎来新浪潮,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像伊利、安利保险牵手中国首枚冬奥金牌得主杨扬,“国游”剑网3牵手中国花滑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陈露。

 

由于冬季运动项目的普及率较低,品牌并没有像夏季奥运会一样追捧国家队资源。据新京报报道,今年有20个品牌赞助了多支冰雪项目国家队,主要集中在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由式空中技巧等优势项目。

 

非官方赞助商品牌

奥运营销突围路径

 

北京冬奥会话题热度不断攀升,但这个热点不是想蹭就能蹭的,违规“加油”冬奥的商家或将面临巨额罚款。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市场监管总局一起加强督导检查,对侵犯奥林匹克标志知识产权“零容忍”,形成持续震慑的高压态势,让“加油式”营销无处遁形。

 

比如,北京二锅头因生产标注“2022北京冬奥”纪念酒产品,被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6.1万余元;成都大龙燚火锅在商业宣传中使用了奥林匹克标志,被武侯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15万;速8酒店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使用“奥运”、“奥运会”等标志进行宣传,被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

 

从去年12月起,北京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就陆续和快手、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微博、腾讯等各大互联网媒体平台及电商平台签署《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品牌保护合作备忘录》,携手打击涉奥侵权行为。

 

非官方赞助商,目前有两大突围路径。从资源上破解,第一是携手体育机构资源,寻求在官方背书力和与运动员的关联上的机会,比如,与中国国家队、国家体育总局开启合作;第二是携手体育媒体资源,比如赞助央视、腾讯、快手、咪咕等节目资源。

 

从创意形式上破解,FILA作为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国家队赞助商,采用了以国家队队员为原型,用动漫形式打造《凌空直上》主题大片,规避了赛事素材的限制;中国移动借势谷爱凌打造5G冰雪数智达人MEET GU,冬奥营销进入元宇宙大门。

成为 前瞻会员 可继续阅读
媒介360官网持续日更10年,案例总数30W,纵深市场研究覆盖城市1-5线,覆盖服务人群20W
无论您是媒体人,品牌主,行业从业者或者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帮助您提升职业能力
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产品,及企业服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