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各行各业,一日之间如临深渊。但我们不必对「消费需求」有所怀疑。
疫情发展到现在,除湖北还需要全国之力来彻底控制住,省外的全国地区目前已经控制住,各省复工复产的节奏正在加快。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消费市场做一个整体的思考。
很明显,受疫情影响,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被压抑了,但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甚至会更加强化;未来必定会有“报复性的反弹”。
近几年来,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而疫情仅仅是一支催化剂,将中国消费市场底层逻辑的变化,推动其更加快速地呈现于品牌和营销端。这其中,顺势而为品牌一定会更大程度地享受到消费市场底层逻辑变化的红利。
本文核心观点提示:
1. 全球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价值链重构和新品牌快速崛起的巨大风口。
2. 新一代消费品牌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超级新品牌在快速发展。
3. 新的流量平台不单单是打破了传统地域限制,重构了渠道。
4. 消费者愿意在情感消费和情绪消费上投入更多,追求个性化和自我品位表达。
5. 中国在新品牌和新品类的创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走出引领全球的创新模式。
6. “颜值经济”+“内容思维”,更加关注品牌内涵和调性。
7. 像迭代互联网产品一样,迭代自己的产品。
8. 聚焦品类红利,根据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痛点不断调整和迭代自己的产品矩阵
9. 用“内容思维”做产品,让品牌拥有自传播能力。
10. 推陈出新,打造最直击新一代消费者灵魂的品牌故事。
11. 助推品牌用最快、最迅速地找到流量最“便宜”的地方。
12. 品牌新宣发:小红书、微信、快手、B站等内容平台皆可“种草”。
13. 品牌新货架:社交电商、便利店等线上和线下都还存在“新渠道红利”。
14. 利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和KOL完成品牌推广、用户触达和带货销售。
15. 更加善于打通线上线下,建立“直达消费者”的能力。
16. 重新定义线下店的核心功能,让粉丝效应持续发酵,打卡并自发传播。
17. 打破边界,尝试跨品类IP赋能,构建以契合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作为内在联结点。
18. 在打磨产品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找到合适的流量将自己的“推”到消费者眼前。
19. 线上通过流量打法实现用户的“拉新——留存——活跃度——社交裂变”。
20. 线下利用既有的购物中心和既有的连锁商业完成用户界面的快速构建和履单能力。
必须承认,我们正站在一个全球消费市场价值链重构和新品牌快速崛起的巨大风口。疫情之下,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互联网接触时间,更多的社交媒体沉浸时间,以及更个性化的品牌价值认知感……这些,都共同筑成了新一代消费品牌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