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25 | 16:29 PM
【创+TALK】创+品牌榜/创+牌预告 激发增长
Play
【创+TALK】创+品牌榜/创+牌预告 激发增长
00:00 / --:--
BY 媒介360
商业世界的竞争愈发激烈,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推进。在这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如何才能实现持续而稳健的增长?答案无疑是创新。要实现真正跨越式、可持续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或产品的更新,更是一个多维度、跨领域的过程,涉及到商业、科技、文化和社会的深层次融合,即创+创新。
本期播客,我们将深入探讨“创+创新”,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提供了战略模型指导,还有创+品牌指数榜单风向标,以及创+牌工具,激发品牌创新增长灵感,为实战提供策略和解决方案指引。

共谈嘉宾:
钱峻 — 创+TALK联合主播/M360 MSAI 创+平台创始人
莫胜晖 — 创+智库战略顾问
吴康军 — 创+智库副总经理
SHOWNOTES
0:59 “创+”模型鼓励企业打破部门墙,创新是需要联动的。
6:04 从2017年一直致力于去全球收集创新和创造的案例。
10:11 “创+”创新商业灵感牌:任何商业要推动时,都可以使用。
12:07 “创+”模型,它涵盖四个领域,八个维度,32个指标。
18:23 通过“创+”模型的打造让企业在自创新过程中可以去参考。
21:43 “创+”牌是一个实时更新的一个案例库。
27:17 2018年就在全球发起了叫“创+”青年计划。
29:14 企业如果互相激励,赋能,创新之路会越走越宽。
31:06 创新是未来企业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来源。
一、创+创新:从单一到多维的协同进化
“创+”是一个涵盖商业、科技、文化和社会等多个维度融合创新的复杂系统。商业创新关乎市场策略与商业模式的革新,科技创新聚焦技术突破与应用,文化创新则关乎品牌内涵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创新则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公共价值。这些维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品牌创新的全貌。例如,苹果公司不仅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更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如APP Store的推出,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用户体验的飞跃;而特斯拉的开源策略,则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这正是多维创新协同作用的生动体现。

二、创+赋能:从竞争到共生的生态转变
“创+”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动力,更是赋能整个行业、乃至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苹果与特斯拉的案例表明,通过开放创新成果,企业能够激发整个生态的活力,实现从竞争到共生的转变。这种赋能式的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商业中零和博弈的局限,开创了共赢共生的新局面。企业应超越狭隘的竞争思维,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自身在行业生态中的角色,通过创+赋能,推动整个生态的繁荣。

三、创+模型:融合式创新实践的系统框架与行动指南
创+模型的提出,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清晰的系统框架与行动指南。该模型强调创新的联动性与赋能性,倡导企业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创新。从商业创新的市场洞察,到科技创新的技术研发,再到文化创新的品牌塑造,以及社会创新的社会责任践行,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企业应以创+模型为指引,系统规划创新战略,整合内外部资源,构建全方位的创新体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四、创+牌案例:从理论到实践的新增长启示
创+牌项目组,通过收集和分析千个创+案例,筛选出100个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案例,制作成“创+创新商业灵感牌”,为企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展示了它们在商业、科技、文化和社会创新维度上的独特实践与成功经验。从苹果、特斯拉等科技巨头的行业引领,到霸王茶姬等新锐品牌的快速崛起,再到欧莱雅等传统品牌的数字化转型,每一个案例都是创+力量的生动注脚。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创新思路与方法,更激发了我们对自身创新实践的深入思考,促使我们从理论走向实践,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成果。

五、创+品牌榜:创+价值的量化衡量与持续优化
为了更精准地评估企业的创+能力,创+品牌榜,构建了一套包含32个二级指标的创新评估体系。这一体系综合考量了企业在商业、科技、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创新表现,通过消费者投票、专家评审和专家小组打分等多种方式,对企业创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量化衡量。这一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创新评价标准,更帮助企业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创新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与提升。它促使企业从单一的规模与增长速度指标,转向对创新潜力与未来预见性的深度挖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生态构建:从企业到行业的创+协同与共进
在创+生态中,企业不仅是创新的主体,更是创新生态的构建者与引领者。海尔的生态服务品牌实践,为我们展示了企业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的构建,实现从传统制造企业向平台型企业的转身。企业应打破自身的边界,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与供应商、合作伙伴、消费者等各方主体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生态。在这个生态中,各方不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命运共同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从单一企业的创新到整个行业的创新协同与共进。
10点TAKEAWAY
1、多维创+协同:创新需跨越商业、科技、文化、社会四维度,打破部门壁垒,形成企业内部创+合力。
2、创+赋能共生:苹果、特斯拉案例显示,企业创新应赋能行业,从竞争走向共生,推动生态繁荣。
3、创+模型指引:创+模型强调联动与赋能,指导企业整合资源,实现跨部门协同,引领创新实践。
4、创+案例启示:创+牌项目通过精选案例,为不同企业提供创新灵感,促进实践转化。
5、创+榜量化评估:32个二级指标体系量化创新,助力企业精准定位创新优势与短板,优化策略。
6、创+核心人才:创+青年计划凸显人才价值,企业需培养创新人才,营造创新文化,释放创新潜能。
7、生态构建引领:企业应成创+生态构建者,整合产业链,与各方协同,打造开放共享创+平台。
8、可持续增长关键:创+是企业可持续增长核心,需关注创新潜力与未来预见性,适应市场变化。
9、系统创新框架:创+模型提供系统创新框架,助力企业规划创新战略,实现多维创新协同进化。
10、实践与理论结合:创+项目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与评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落地。
创+已成为品牌增长的新引擎,创+生态为我们提供了从多维创新协同,到创+模型实践、创+牌案例启示、创+榜量化评估,再到人才赋能与生态构建的全方位洞察与行动指南。在未来的商业征程中,企业应深刻把握创+的内涵与价值,以开放的心态、系统的方法、务实的行动,积极投身于创+实践,构建良性互动的创+生态,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向上向善的增长。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