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对当代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流量是金钱,流量决定着企业的生命线。流量如此重要,但获取流量的途径却无外乎两种:一是花钱,利用大平台积累的流量;二是自己引流,给自己造流量池。
相对而言,第一种方法更方便快捷,见效快。
很多媒体和公司,自己建平台,开公众号矩阵,自己折腾出一个APP来,想建立自己的流量池,但经过实践后发现很难。因为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微信、今日头条这样的大生态圈。毕竟,换位思考一下,作为用户,只要能在微信生态可以解决的,谁愿意多装一个应用,折腾自己。用户手机里很多的APP很多都是一个月都没有打开一次。
流量思维不仅影响着线上交易,对线下零售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线下商超已进入“饱和攻击”时代,新零售背景下,未来购物中心商业空间的价值构成应由以下四部分组成:流量+转化+IP溢价+传播动能。以空间资产为主战场的购物中心,需要适应及捕捉消费流量的变化,为自己构建流量池。
本文,我们从公域流量转化为私域流量的角度,为大家列举了几种快速获取流量的方法和途径。
流量思维
不论是互联网的电商还是传统的零售,其中最核心的商业逻辑还都是一个流量思维。商家开店的时候都知道选一个好的位置,所以就有了金角银边的说法,好的位置意味着大量的人流量,然后大量的人流中会有一部分去店里消费,到了互联网这个逻辑依然成立,甚至流量成为了互联网的血液。因此在互联网上做生意,最终还是一个资源的比拼。什么是资源,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导航页,就构成了最主要的流量入口,如果你想要增加自己的展示量,首先就必须要花重金在这些地方打广告。
公域流量VS私域流量
公域流量是附属在其他平台或者品牌的信用背书。粉丝或者客户只认平台,换一个商家在这个平台也依旧存活。资源属于粉丝或者客户信赖的平台或者品牌,而不属于我们自有的资源。
私域流量就像我们的IP本身,朋友圈也好、公众号也好、自媒体也好,这些资源是自身IP引流过来的,信用背书是自身IP,而不是什么其他的东西。
如何判断公域还是私域?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
如果用户的使用场景是“吃喝玩乐上班上课”,那就是在玩公域流量。
如果户的使用场景是“公众号 朋友圈聊天”,那就是玩私域流量。
为什么要建私域流量
目前,互联网整体流量到了瓶颈期,新增网民流量越来越少,获取成本越来越高。连巨头们都在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了。就像微信封杀淘宝,封杀多闪、封杀马桶MT。淘宝以前可以留微信,现在不给留了。今日头条、抖音,更是留微信必封ID。
旧时代的局限,主要是流量的局限,那时候的流量完全在媒体手里。而网络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产品则解构了媒体的流量能力,公域流量已经被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新的巨头所垄断,对于企业来说,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公域社交带来都公域流量引入私域社交变成私域流量的过程。
即两条腿走路,在看到公域流量红利的同时,也要引流到我自己的鱼塘,利用大品牌的信用背书获客,也要引流到我自己的平台。
自建流量池过程:
公域流量→公域社交→私域社交→私域流量→变现(销售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