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25 | 13:46 PM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如何做好品牌化销售?
BY 媒介360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产品的基本功能,转而追求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和体验价值。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体验经济市场规模已突破10万亿美元,而中国市场的体验消费占比从2018年的35%增长至2024年的52%。这种趋势推动企业从传统的“卖产品”转向“卖体验”,通过品牌化销售策略重构消费者关系。本文将从理论框架、核心策略、实践案例及未来趋势四个维度,探讨如何实现这一转型。


一、体验式营销的理论演进与核心逻辑
1. 体验经济的底层逻辑
伯德·施密特(B. Joseph Pine II)在《体验式营销》中提出,体验经济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情感、感官、行动等多维度触达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度。这一理论将体验式营销分为三个阶段:
  • 阶段1(关键接触点营销):优化单一触点的用户体验,如海底捞的服务创新,通过极致的服务体验(如免费美甲、儿童游乐区等)提升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 阶段2(全流程个性化):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跨渠道的精准营销,如星巴克的“超星星挑战”个性化积分体系,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提供定制化优惠。
  • 阶段3(品牌化体验):将客户视为核心资产,塑造品牌独特性,如Aesop的千店千面门店设计,通过在地化设计和品牌叙事增强品牌认同感。
2. 产品与体验的辩证关系
产品是体验的载体,而体验是品牌的灵魂。可口可乐通过“贩卖生活方式”而非单纯饮料的策略,成功将品牌与年轻文化绑定。其2023年财报显示,体验式营销活动贡献了30%的销售额增长。这表明,产品与体验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品牌化销售的四大核心策略
1. 从功能到情感:构建品牌叙事
品牌需通过故事传递价值观。例如,Aesop在门店设计中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如上海东平路店的石库门风格),将产品与空间美学结合。2023年,其全球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4%,复购率高达65%。品牌叙事不仅能够增强消费者的情感共鸣,还能提升品牌的附加值。
互动思考:你的品牌有哪些独特的故事?如何通过这些故事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2. 从交易到互动:全渠道体验融合
数字化工具与线下场景的结合是关键。葆德科技通过“葆德云”实时监测全球10万台空压机的运行数据,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其服务收入在2022年增长200%,客户留存率提升至80%。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则通过智能睡眠生活馆的沉浸式体验,2021年“618”期间实现全域销售额86.3亿元,线上引导销售占比31.8%。
3. 从标准化到个性化:数据驱动的精准运营
利用大数据捕捉用户需求。美的洗衣机团队通过东南亚市场调研发现用户偏好衣物增香功能,针对性开发产品后,2023年该区域销售额增长42%。新疆农产品电商巴州疆淘农哥则通过用户反馈优化包装设计,年销售额从2016年的100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5000万元。
互动思考:你的品牌如何利用大数据优化产品和服务?是否可以进一步挖掘用户需求?
4. 从单点到生态:构建品牌体验矩阵
跨界合作与业态创新可放大品牌势能。海信通过赞助欧洲杯提升国际影响力,其2022年海外收入占比达53%,并在德国建立本土化售后体系,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0%。家居卖场罗浮宫则引入艺术展览,打造“空中艺术廊”,吸引年轻客群,2021年客流量同比增长35%。

三、行业标杆案例解析
1. Aesop:零售即品牌的艺术
Aesop从2003年转型“以零售为中心”,通过在地化门店设计(如墨尔本旧停车场改造店)和统一品牌元素,将年销售额从300万美元提升至2023年的15亿美元。其被欧莱雅收购后,成为高端美妆市场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Aesop的成功在于其对品牌叙事和空间美学的深度结合,以及对消费者体验的极致追求。

案例分析
  • 品牌叙事:Aesop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传递其对品质和美学的追求。
  • 空间美学:每家门店都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增强消费者的沉浸感。
  • 用户反馈: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2. 格力电器:本土化战略的胜利
格力在卡塔尔世界杯场馆空调项目中,针对中东高温环境定制节能方案。2022年海外自主品牌销售额占比达57%,营收增长20%。格力的成功在于其对本土化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定制化服务的提供。

案例分析
  • 本土化需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者的特殊需求。
  • 定制化服务:根据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 品牌传播:通过大型项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新疆农产品:从“土特产”到“品质品牌”
通过电商标准化和冷链物流升级,阿克苏苹果的线上销售占比从2018年的15%提升至2022年的45%,带动700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新疆农产品的成功在于其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和品牌的精准定位。

案例分析
  • 品质把控: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冷链物流,确保产品品质。
  • 品牌定位:将产品定位为“高品质土特产”,提升品牌附加值。
  • 用户反馈: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四、未来趋势:技术赋能与体验升维
  1. 元宇宙融合:Gucci虚拟运动鞋单款销量超实体款,NFT会员体系将用户留存率提升40%;
  2. 可持续体验:66%消费者愿为环保品牌支付溢价(尼尔森数据),Aesop环保包装系列销量增长28%;
  3. 超个性化服务:资生堂推出基因检测定制护肤,客单价达常规产品3倍;
  4. 即时体验经济:美团无人机配送使“3公里15分钟达”成新体验标准,订单量年增300%。

结语
从“卖产品”到“卖体验”的转型,本质是品牌从“功能提供者”升级为“价值共创者”。无论是Aesop的空间美学、格力的本土化服务,还是新疆农产品的电商赋能,其成功均源于对消费者需求的深度洞察与体验闭环的构建。未来,随着技术革新与消费主权意识的强化,品牌唯有持续创新体验场景,方能在红海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互动思考:你的品牌如何从“卖产品”向“卖体验”转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