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星巴克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门店悄然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这一举措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并引发广泛讨论。
在瑞幸等本土品牌以低价策略持续挤压市场份额的背景下,星巴克这一"免费自习室"的尝试,不仅是对其标志性"第三空间"理念的重新诠释,更折射出中国咖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后,头部品牌如何通过场景创新寻找增长突破口的战略思考。
本文将从星巴克自习室模式的商业逻辑、中国咖啡市场格局演变、消费者行为变迁、行业竞争策略转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五个维度,深度剖析2025年咖啡品牌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开辟新战场。
星巴克"自习室"模式
商业逻辑与战略意图
星巴克在2025年夏季推出的"星子自习室"服务,表面看是一次简单的空间功能延伸,实则蕴含着深思熟虑的商业战略。这一模式目前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门店试点,提供免费电源插座、温水及Wi-Fi,不设消费门槛、不限使用时长,部分门店还鼓励顾客自带书籍交换阅读。
与市场上均价5-10元/小时的收费自习室相比,星巴克以"零成本"策略精准切入公共学习空间这一细分市场,直接回应了学生党、自由职业者及备考人群对安静学习环境的迫切需求。
空间复用与降本增效构成了这一模式的核心商业逻辑。星巴克并非从零开始打造全新空间,而是通过对现有门店桌椅布局的微调,将非高峰时段(尤其是工作日上午8-10点)的门店空间利用率提升至新高度。
据内部数据显示,试点门店早间时段上座率较去年同期增长40%,其中约70%的自习用户会主动购买饮品,冰美式和星冰乐成为提神首选。这种"空间即服务"的策略,本质上是通过场景创新激活闲置时段的门店资产,在不显著增加运营成本的前提下创造额外收益。
从战略转型角度看,自习室服务标志着星巴克"第三空间"理念从1.0社交场域向2.0效率空间的范式转变。自1999年将"第三空间"概念引入中国以来,星巴克一直强调咖啡馆作为家庭与职场之外的社交场所。然而,随着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剧变,这一传统定位正面临严峻挑战。
2023年至2025年第二季度,星巴克中国区营收增速从15%显著放缓至5%,亟需通过场景创新重构用户粘性。"效率型场景"的引入,旨在吸引商务人士临时办公、学生群体备考等高频消费人群,弥补传统社交场景的流量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空间创新方面并非新手。早在2021年,其上海来福士广场店就试水过共享空间概念,划分收费会议室、半开放单人区等功能区,日均接待办公人群超200人次。
此次自习服务可视为该模式的轻量化升级——去除收费门槛以降低用户体验阻力,同时通过更灵活的空间配置适应不同门店条件。广州天河城门店数据显示,工作日下午自习区满座率达90%,甚至带动周边饮品隐性涨价3元,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商业潜力。
星巴克中国官方表示,推出自习室的初衷是为消费者提供夏日清凉学习去处,未来还计划在更多门店尝试"兴趣向"空间和活动。这一表态揭示了更深层的品牌战略:不再局限于咖啡产品本身,而是通过多元化场景构建情感联结,将星巴克门店转化为能满足当代都市人多维需求的生活方式平台。正如深圳某门店店员所言:"我们提供的不仅是座位,更是一种'专注与放松并存'的第三空间新体验"。
2025中国咖啡市场
格局与竞争态势分析
2025年的中国咖啡市场已进入高度成熟且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各大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纷纷祭出差异化战略。星巴克此时推出自习室服务,绝非孤立的市场行为,而是对当下咖啡行业竞争格局的针对性回应。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星巴克在中国拥有7,758家门店,覆盖超过1,000个县级市场,这一庞大的门店网络既是其规模优势,也在激烈竞争中成为沉重的运营负担。
价格战与市场挤压构成了当前咖啡市场的主旋律。2025年6月10日,星巴克中国对数十款非咖饮品实施入华26年来首次降价,平均每款下调5元,最低至23元一杯。这一被动应对举措直接反映了瑞幸等本土品牌带来的竞争压力——后者凭借低价策略和数字化运营,在2025年实现了41.2%的营收增长,与星巴克中国营收、同店销售额、客单价均同比下滑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
更值得警惕的是,库迪咖啡等新兴品牌通过更极致的价格策略(如9.9元常态化)进一步挤压中端市场,迫使星巴克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价值主张。
在这一背景下,星巴克中国业务可能出售的消息持续发酵。据2025年7月报道,星巴克已收到数份针对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多数投资者瞄准控股权,而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以保持业务主导权。
值得注意的是,瑞幸咖啡的最大股东大钲资本也被指加入了竞购队伍,若这一并购成真,或将彻底改变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格局。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星巴克亟需找到既能维护品牌溢价,又能提升用户粘性的新增长路径。
消费场景分化是当前市场的另一显著特征。中国咖啡消费者已明显分化为两大群体:一类是以效率为导向的"即买即走"人群,他们更看重咖啡的功能性和性价比,是瑞幸等品牌的主力客群;另一类则是注重体验的"空间消费"人群,他们愿意为环境、氛围和服务支付溢价,传统上是星巴克的核心用户。
然而,随着工作方式变革和年轻消费者习惯变化,即使是后者也对咖啡空间提出了更复杂的需求——不仅要能社交,还要能专注工作或学习。星巴克自习室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转变的精准回应。
从区域市场特点看,星巴克选择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率先试点自习室服务颇具战略眼光。这些地区气候炎热,夏季对清凉室内空间需求旺盛;同时高校集中,学生备考群体规模可观。
深圳海岸城门店反馈显示,推出自习服务后客流量明显上升,甜点销量也有所增长,验证了区域试点的有效性。这种区域差异化策略——优先选择人口密集、需求旺盛的核心城市试点,为星巴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类似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和运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