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饮料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两大碳酸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相继传出更改配方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这一变革表面上是甜味剂的更替——从高果糖玉米糖浆转向蔗糖,实则揭示了饮料行业正在经历的一场深刻转型。
本文将深入剖析配方变更背后的多重动因,系统梳理饮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演变,展望未来饮料市场的创新方向与竞争格局。在这场关乎百亿美元市场的配方变革中,谁能够真正把握饮品核心竞争力的本质,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配方变革的行业震荡:
甜味剂之争的深层解读
2025年7月,全球饮料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甜味剂的轩然大波。先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经过他的"交涉",可口可乐公司已同意在美国市场使用真正的蔗糖替代高果糖玉米糖浆(HFCS)作为甜味剂。
尽管可口可乐公司随后澄清"并未承诺做出改变",但这一表态已足以引发行业震动。紧随其后,百事公司迅速做出回应,表示"如果消费者有需求,其饮料产品也将使用蔗糖"。两大巨头的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碳酸饮料行业可能迎来近半个世纪以来最重大的配方变革。
甜味剂的历史演变折射出全球食品工业的发展轨迹。可口可乐的原始配方可追溯至19世纪,当时采用的是纯蔗糖作为甜味剂。这一传统配方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美国政府实施蔗糖进口配额和关税政策,同时加大对国内玉米产业的补贴力度,导致蔗糖价格持续上涨。
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在其饮料产品中混合使用玉米糖浆与蔗糖,到1984年则完成了甜味剂的全面替换。即便在经历1985年"新可乐"配方争议并重新推出"经典可口可乐"后,美国版本仍继续使用高果糖玉米糖浆作为甜味剂,这一选择主要基于成本效益考量——高果糖玉米糖浆比蔗糖便宜约20-30%。
当前配方变革的直接推动力来自美国政府的健康倡议。由特朗普召集、旨在探寻慢性病根源的"让美国再次健康"(MAHA)委员会5月发布报告称,大量摄入高果糖玉米糖浆可能与儿童肥胖及其他健康问题相关。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推动的同名社会运动已促使多家食品公司调整配方,去除人工色素等成分。百事公司此举显然有意迎合这一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换糖"风波背后还隐藏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因素。佛罗里达州的蔗糖产业几乎被古巴裔商人何塞·"佩佩"·凡胡尔垄断,其家族企业是美国唯一获得有机认证的蔗糖种植加工商,同时也是共和党的重要金主。若可口可乐全面改用蔗糖,这位"蔗糖大亨"的商业帝国必将获得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