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美妆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管"地震"。2025年以来,宝洁、欧莱雅、雅诗兰黛等美妆巨头已更换百名高管,其中宝洁任命首位印度裔CEO的举措尤为引人注目。这场大规模的人事变动绝非偶然,而是全球美妆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的强烈信号。
本文将深入分析高管变阵背后的深层原因,剖析美妆市场正在发生的格局演变,并前瞻性地预测未来美妆行业的发展趋势。从新兴市场的崛起到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从高端化战略的调整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美妆巨头们正通过人事重组来应对这一系列挑战与机遇。
这场变阵不仅关乎企业个体的命运,更将重塑价值4464亿美元的全球美妆产业未来十年的竞争版图。
高管变阵潮:
美妆巨头的集体战略调整
2025年全球美妆行业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高管换血潮。据不完全统计,欧莱雅、雅诗兰黛、LVMH、宝洁、资生堂等美妆巨头已累计更换百名高管,涉及CEO、区域总裁、品牌总监等关键职位。
这场人事地震在7月底达到高潮——宝洁集团宣布现任首席运营官Shailesh Jejurikar将于2026年1月1日接替Jon Moeller担任集团CEO,成为宝洁历史上首位印度裔掌门人。这一任命不仅标志着宝洁领导层的重大变革,更折射出全球美妆行业正在经历的战略转向。
高管更迭的频率与范围在美妆行业历史上实属罕见。宝洁此次换帅距离Jon Moeller上任不足四年,远低于前任CEO David Taylor六年的任期。同样引人注目的是,宝洁今年已经历多起重要人事变动:4月,William Torska就任宝洁亚太、中东、非洲地区及企业市场美容部高级副总裁;8月,专业美容部门首席执行官Colin Walsh将卸任,由John Brownlee接替。这种密集的高管调整并非宝洁独有现象,而是整个美妆行业的普遍趋势。
深入分析这场高管变阵潮,可以发现几个关键特征。首先,内部晋升成为主流选拔方式。宝洁新任CEO Shailesh Jejurikar是已在公司工作36年的老将,曾担任首席运营官、全球织物与家居护理事业部总裁等要职。这种"内生型"领导更替模式反映出美妆巨头对业务连续性和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视。
其次,新兴市场经验成为高管选拔的重要考量。Shailesh Jejurikar出生于印度孟买,曾全面负责拉丁美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这一人事选择清晰地传递出宝洁对新兴市场增长潜力的战略重视。无独有偶,欧莱雅和雅诗兰黛近年来的高管任命也显示出类似的倾向——越来越多具有亚洲、拉美等地区管理经验的人才进入最高管理层。
第三,数字化转型能力成为高管的核心素质要求。Jejurikar在担任首席运营官期间主导推进了宝洁"智能供应链2025"项目,推动组织架构扁平化和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在美妆行业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具备数字化思维和实操经验的高管更受青睐。
这场高管变阵潮背后的驱动因素多元而复杂。从表面看,业绩压力是最直接的诱因。宝洁2025财年Q3净销售额同比下降2%,是八年来首次财年第三季度出现下滑。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全球美妆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消费者行为变迁、渠道格局重构、竞争态势加剧,这些变化迫使美妆巨头通过领导层重组来应对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高管变动往往伴随着战略调整。宝洁在宣布换帅的同时,也公布了一项为期两年的非核心业务重组计划,内容包括削减7000个非制造业岗位、剥离低增长品牌和退出部分市场。这种人事与战略的同步调整表明,美妆巨头并非被动应对危机,而是主动求变,为下一阶段的竞争重新布局。
这场席卷全球美妆行业的高管变阵潮,本质上反映了传统美妆巨头在面对市场剧变时的战略调适。通过引入新思维、新视角的领导团队,美妆企业希望能够更敏捷地应对消费者需求变化、更有效地把握新兴市场机遇、更快速地推进数字化转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妆市场,人事重组已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杠杆和先导信号。
市场格局演变:
从国际主导到多元竞争的产业重构
全球美妆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格局重塑,传统以欧美巨头为主导的产业生态逐渐被更加多元化的竞争态势所取代。这一演变过程呈现出多维度、多层次的特点,既包括地域层面的东西方力量对比变化,也涵盖品牌定位从大众到高端的全频谱调整,更涉及渠道结构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美妆巨头的高管变阵既是这种格局演变的结果,也是企业主动应对市场变革的战略举措。
地域重构:新兴市场崛起与本土品牌逆袭
亚太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崛起,正在改写全球美妆产业的地理版图。2024年中国化妆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美妆市场。更值得注意的是,本土品牌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5%跃升至2024年的48%,首次超过国际品牌。珀莱雅、上美、谷雨、橘宜等中国品牌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全渠道运营,在抗衰、美白等核心赛道与国际大牌正面竞争。
市场格局的重构不仅体现在份额变化上,更反映在消费者认知和品牌忠诚度的转变上。国际大牌长期依赖的"西方优越性"光环正在消退,中国年轻消费者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催生了对国货美妆的强烈认同。植物医生凭借单品牌店模式在三四线城市布局超4300家门店,年营收约21.5亿元;林清轩的山茶花精华油成为明星单品,推动公司三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32.3%。本土品牌已经找到了与国际巨头差异化竞争的有效路径。
面对这一趋势,国际美妆巨头纷纷调整区域战略和组织架构。宝洁在2025财年财报中多次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SK-II在中国市场实现11%的双位数增长,飘柔线上交易额增长高达39.01%。为加强新兴市场布局,宝洁任命具有印度背景且负责过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Shailesh Jejurikar为新任CEO,这一人事选择极具象征意义。欧莱雅和雅诗兰黛也相继提拔具有亚太市场经验的高管,以增强在新兴市场的战略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