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25 | 17:38 PM
食品饮料品牌如何跳出“降价找死 不降价等死”困境?
当消费者对微小价格变动都异常敏感,当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食品饮料品牌如何跳出"降价找死,不降价等死"的两难境地?本文将深度剖析康师傅案例背后的行业困局,探索差异化竞争、价值重构与战略转型的破局路径,为行业提供有益思考。
BY 媒介360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价格战已成为食品饮料行业无法回避的生存挑战。2025年康师傅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因将1L装冰红茶等饮品终端价上调0.5元,导致饮品业务收入同比减少7亿元,经销商数量锐减3409家,这一"增利不增收"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行业在价格策略上的集体焦虑。

当消费者对微小价格变动都异常敏感,当市场饱和与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食品饮料品牌如何跳出"降价找死,不降价等死"的两难境地?本文将深度剖析康师傅案例背后的行业困局,探索差异化竞争、价值重构与战略转型的破局路径,为行业提供有益思考。

康师傅涨价风波:

5毛钱引发的市场地震

2025年8月,康师傅控股交出了一份令市场哗然的中期成绩单——集团收入400.92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饮品业务收入263.59亿元,同比下滑2.6%,较2024年同期锐减7.06亿元。这一下滑的直接诱因令人难以置信:仅仅是1L装冰红茶、绿茶等产品终端价从4元涨至4.5-5元的微小调整。

业绩公布后,康师傅股价应声下跌,早盘一度下挫近6%,最终以单日下跌2.46%收盘,总市值蒸发至626.8亿港元。相比之下,竞争对手统一企业中国同期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这一反差更加凸显了康师傅战略失误的代价。

价格敏感度测试的失败在这场风波中显露无遗。安徽一位经营康师傅产品十年的经销商张老板的遭遇颇具代表性:涨价后进货与零售价齐升,消费者拒绝买单导致销量锐减,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降价促销又使得利润更薄甚至亏本。最终,像张老板这样的数千家经销商选择放弃康师傅转投其他品牌。

2025年6月底,康师傅经销商数量较2024年末减少3409家至63,806家,销售网络出现严重漏洞。湖北经销商李女士描述的情况更为严峻:康师傅与统一产品的销售比例从原来的7:3发生了逆转。便利店老板们普遍反映,曾经日销十几瓶的冰红茶,如今只能卖出寥寥几瓶,老顾客见到涨价便转向统一、娃哈哈等价格更亲民的产品。

康师傅管理层的应对策略引发了更多争议。在业绩会上,他们坦言产品升级提价影响了销量,特别是1L装产品出现"衰退",但坚持不回调价格的强硬立场令人费解。管理层甚至表示"1L装冰红茶卖4元太便宜",认为4.5元的价格能显著改善毛利率,方向正确并将继续坚持。更让市场担忧的是,康师傅计划逐步将500ml装冰红茶的价格从3元向3.5元靠拢,这一决定在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已被验证的情况下,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场涨价风波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战略误判。康师傅显然低估了饮料市场的竞争强度和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高估了自身品牌溢价能力。在元气森林等新兴品牌凭借零糖概念异军突起、统一和娃哈哈等传统对手虎视眈眈的市场环境下,康师傅的提价策略直接导致性价比优势丧失,消费群体迅速流失。

康师傅基本盘虽稳定,但需要在创新升级迭代方面提速,才能支撑可持续发展。这场5毛钱引发的7亿损失,为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敲响了战略转型的警钟。

价格战困局:

食品饮料行业的集体焦虑

康师傅的遭遇绝非个案,而是整个食品饮料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的一个缩影。2024-2025年,降价促销已成为大消费领域企业无法回避的生存策略,从茶饮、零食到饮料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形成了一种难以跳脱的恶性循环。这种行业性的集体焦虑源于多重因素的叠加,包括市场饱和、成本上涨、消费理性化以及品牌同质化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当下食品饮料市场的"新常态"。

供需失衡与成本高企的双重夹击让企业进退维谷。2024年全国新增餐饮企业超360万家,闭店数却突破300万,平均每176人就拥有一家餐厅,市场饱和程度可见一斑。饮料行业同样面临严重产能过剩,今麦郎、农夫山泉、康师傅等巨头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将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武器。与此同时,原材料、租金、人力成本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据行业数据显示,部分头部企业的毛利率已跌至40%以下,被迫降低食材标准和服务质量来维持运营,这又反过来损害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消费者行为的转变更让价格战雪上加霜。新时代主导的消费群体更加理性和审慎,他们注重综合体验的性价比,社交媒体的普及又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敏感度,形成了"低价=流量"的恶性循环。康师傅案例中,0.5元的涨价就导致大量消费者转投其他品牌,这正是价格敏感性的典型表现。长期的低价竞争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价值的感知弱化,忠诚度不断下降,形成了一种"谁便宜买谁"的消费心理,使得企业难以通过品牌溢价获取合理利润。

价格战对行业的负面影响是深远且多方面的。首当其冲的是利润下降,长期的低价销售直接侵蚀企业利润,影响研发投入和市场扩展能力,形成恶性循环。其次是品牌贬值,频繁参与价格战会让消费者对品牌价值产生怀疑,认为其产品只值低价,一旦尝试提价就会遭到市场反弹,康师傅就是最新例证。第三是质量质疑,价格过低自然引发消费者"便宜没好货"的联想,这对品牌形象是长期伤害。最后是市场混乱,无序的价格竞争扰乱了行业秩序,阻碍了良性发展,最终可能导致整个品类价值的坍塌。

饮料行业的价格战现状尤为惨烈。今麦郎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术,通过"百车战役"在河北、河南等地掀起铺货狂潮,其"第二瓶1元购"策略将4元价位的高端水直接拉低至2元区间,用"价格腰斩"的打法颠覆行业规则。在功能饮料领域,今麦郎的天豹能量饮料推出"6元2瓶"的一元乐享活动,将5元单价的产品实际价格压至3元,直接对标东鹏特饮的5元大瓶装。这种激进的价格策略虽然短期能提升销量,但长期来看却可能损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价格战的本质是市场同质化竞争的结果。当产品缺乏差异化,功能、口感、体验相似时,价格自然成为消费者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真正突破价格战困局,食品饮料企业必须从根本上重构产品价值和品牌定位,创造无法被简单比较的独特价值主张。

图片

差异化竞争:

跳出红海的价值重构

当价格战成为饮鸩止渴的恶性循环,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企业开始探索差异化竞争策略,通过价值重构开辟市场蓝海。差异化竞争的本质是跳出"比谁价格更低"的红海竞争逻辑,转而创造独特的产品价值和品牌定位,使价格不再成为消费者决策的唯一考量。这种战略转型需要企业从产品创新、品牌塑造到用户体验进行全面革新,构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市场壁垒。

产品创新与品类开创是最直接的差异化路径。今麦郎的凉白开通过UHT超高温杀菌技术解决了瓶装水的"生水焦虑",开创熟水新品类;2025年又升级为"电解质水",添加钾、钠、锌等矿物质,切入运动补水场景,与元气森林的0糖气泡水形成差异化竞争。这种品类创新策略的关键在于发现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据此重新定义产品价值。

场景化创新是差异化的另一有效路径。跳海酒馆通过"打酒师"社群运营和多元活动,构建年轻人的社交乌托邦,完全跳出了传统餐饮的竞争维度。当产品功能趋于同质化时,消费场景和体验的创新可以创造全新价值。饮料行业也深谙此道,元气森林气泡水凭借"健康形象+独特口感"成功塑造了年轻时尚的品牌形象;可口可乐零糖系列则通过满足健康生活方式需求,吸引了特定消费群体。场景化差异化的关键在于将产品从功能满足升级为情感连接和身份认同,从而降低价格敏感度。

差异化竞争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持续创新并保持独特性。产品创新容易被模仿,品牌定位可能过时,消费场景也会审美疲劳。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系统的创新机制和市场洞察能力,持续挖掘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更新差异化策略。食品饮料企业要想真正摆脱价格战困局,就必须有勇气和智慧选择这条"难而正确"的差异化之路,通过价值重构实现市场突围。

图片

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心智:

超越价格的忠诚度构建

在价格战硝烟弥漫的食品饮料市场,构建超越价格因素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忠诚度已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路径。当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透明度高企,唯有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位置,品牌才能获得定价权和持续增长的动力。这需要企业从简单的产品推销转向深度的情感连接,从功能满足升级到价值认同,构建一种即使价格略高消费者也愿意买单的品牌魅力。

精准品牌定位是构建消费者忠诚的基础。价格战只是冰山一角,企业需要透过价格问题看到品牌建设的本质挑战。成功的品牌定位不是企业主观意愿的表达,而是对消费者真实需求和痛点的回应,只有解决了消费者核心冲突的品牌,才能在心智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品牌价值观塑造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尤为重要。Z世代消费者更注重品牌背后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单纯依靠流量明星代言的策略已不再奏效。康师傅签流量明星吸引年轻客群的尝试效果不佳,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一变化。相反,成功品牌更注重通过实际行动传递价值观。当品牌价值观与消费者个人价值观产生共鸣,价格就不再是购买决策的唯一考量因素。

内容营销与故事传播能够有效增强品牌黏性。优秀的内容营销能够将产品功能转化为情感连接,将消费行为升华为价值表达,从而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超越价格的情感纽带。食品饮料企业应当认识到,在社交媒体时代,消费者不仅是产品的购买者,更是品牌故事的传播者和参与者,好的品牌内容能够激发用户自发传播,大幅降低获客成本。

消费者体验的全方位优化是品牌建设的落地环节。包装设计作为消费者接触产品的第一触点,对购买决策影响巨大。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识别度,是增强品牌价值感知的有效手段。同时,通过社交媒体、线上活动等方式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和服务,都能显著提升品牌忠诚度。当产品本身难以差异化时,围绕产品的消费环境和情感体验可以成为品牌突围的新路径。

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让品牌建设更加高效。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实现个性化营销和动态定价(如分时段折扣),可以避免盲目降价带来的品牌伤害。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是制定品牌策略的基础,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和竞争对手动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分析市场数据,能够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品牌策略和产品策略,才能保持品牌的市场敏感度和竞争力。

构建品牌价值与消费者忠诚是一项长期投资,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其回报却是持续而稳定的。

食品饮料企业应当从康师傅涨价风波的教训中认识到,缺乏品牌价值支撑的价格调整风险极高。相反,通过精准定位、价值观塑造、内容营销、体验优化和数据驱动等系统性的品牌建设,构建消费者心智中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获得合理的定价权和稳定的市场份额,最终跳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品牌之路。

成为 前瞻会员 可继续阅读
媒介360官网持续日更10年,案例总数30W,纵深市场研究覆盖城市1-5线,覆盖服务人群20W
无论您是媒体人,品牌主,行业从业者或者学生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帮助您提升职业能力
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容产品,及企业服务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