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在今年的 All-In Summit 专访中,Elon Musk 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访谈覆盖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自动驾驶、Starlink 卫星网络和火箭发射等议题。但在所有话题中,马斯克最强调的,仍然是 Optimus。他说:“未来特斯拉 80% 的价值将来自人形机器人。” 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对商业、科技与人类文明未来的系统思考。
技术上,Optimus 采用与特斯拉自动驾驶 FSD V12 类似的“端到端神经网络”训练,并通过 Dojo 超级算力支持。马斯克特别强调,其动作学习大量依赖模拟训练,实现“零次迁移”(sim-to-real),这是机器人行业的关键突破口。
.jpg)

在科技层面,Optimus 集成了多项难点:


Optimus 的最新进展
过去一年,特斯拉已经推出了 Optimus 的 2 代与 2.5 代版本,并在多次公开场合展示了其灵活的步态和“灵巧手”能力:可以完成抓取、搬运,甚至尝试接球、做瑜伽动作。更重要的是,Optimus 已经进入特斯拉工厂,开始执行部分生产和搬运任务。这标志着它从概念走向应用。技术上,Optimus 采用与特斯拉自动驾驶 FSD V12 类似的“端到端神经网络”训练,并通过 Dojo 超级算力支持。马斯克特别强调,其动作学习大量依赖模拟训练,实现“零次迁移”(sim-to-real),这是机器人行业的关键突破口。
为什么马斯克把重心放在 Optimus
- 更大的市场想象力
电动车的全球销量增长已经趋于成熟,而人形机器人则是全新赛道。马斯克认为,未来每个家庭和工厂都可能拥有机器人,长期需求可达“百亿台”规模,远超汽车市场。 - Tesla 的协同优势
特斯拉拥有成熟的制造能力、全球供应链和 AI 算力平台。这些资源天然可为人形机器人量产提供支撑,降低成本门槛。 - 商业模式升级
电动车是一次性销售+后续服务,而机器人则可能催生“订阅制”“机器人即服务”的全新模式,带来持续营收。 - 文明层面的使命感
马斯克认为,未来人类社会面临人口下降与劳动力不足,而机器人将成为补充人力、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推动具身智能普及,是他理解的人类长期繁荣方案。
.jpg)
商业与科技的双重创新
在商业层面,特斯拉通过机器人押注“物理世界的 AI 平台”。这不仅是产品创新,更是一次品牌与估值逻辑的重构:从“电动车公司”到“AI 驱动的物理世界操作系统”。在科技层面,Optimus 集成了多项难点:
- 灵巧手:如何让机器人完成日常复杂动作,是攻关重点。
- 感知与控制闭环:借助视觉与端到端训练,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力。
- 大规模模拟训练:通过 Dojo 和 AI 算法,把虚拟世界的学习迁移到现实。


危机与挑战
尽管愿景宏大,但挑战同样严峻:- 时间表可信度:马斯克的预期常常过于乐观(如 FSD、Robotaxi 多次跳票),Optimus 的量产时间仍需谨慎看待。
- 人才与执行风险:近期 Tesla 核心 AI 人员的流动,给外界带来对研发节奏的疑问。
- 社会与伦理问题:机器人进入家庭与职场,将引发就业、监管、隐私与伦理的复杂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