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媒介360
特斯拉正徘徊在现实与愿景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仍需“以价换量”的汽车业务,一边是投入巨大但回报期漫长的AI与机器人业务,资本市场正在失去耐心。
美东时间10月22日,特斯拉交出2025年第三季度成绩单,呈现出一幅矛盾的图景:营收280.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亮眼的营收数据背后,净利润同比暴跌37%至13.73亿美元,呈现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现象。
这份财报揭示了特斯拉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阵痛期:作为营收主力的汽车业务因价格下探与成本上升侵蚀利润;而马斯克倾力押注的AI、机器人等新业务虽描绘了美好蓝图,却仍需时间验证其商业化能力。
.png)
01 财务表现:营收创新高背后的现实困境
特斯拉第三季度营收强劲反弹,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近25%,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的颓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在9月30日到期前的消费者“抢购潮”。本月初特斯拉公布,第三季度全球交付49.7万辆车,创下单季最高交付纪录,远超市场预期。
区域市场表现同样亮眼:大中华区环比增长33%,亚太地区增长29%,北美增长28%,欧洲、中东及非洲增长25%。韩国已成为特斯拉第三大单一市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
与营收创新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特斯拉利润的大幅下滑。第三季度GAAP净利润同比下降37%至13.73亿美元,调整后净利润下降29%至17.7亿美元。
汽车售价下调是利润承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应对税收抵免到期,特斯拉推出了Model Y和Model 3车型的低成本“标准版”,进一步压缩了单车利润。
运营支出同比大幅增长约50%,公司与人工智能及“其他研发项目”相关的投入大幅增加。
监管积分收入下降44% 至4.17亿美元,创两年来单季新低,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





